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三贤”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人王充、王符和仲长统,范晔在《后汉书》中将他们列为同卷。唐代韩愈作《后汉三贤赞》,称谓由此得来。他们的著作《论衡》、《潜夫论》和《昌言》是在东汉意识形态领域神学化和一体化格局下,对先秦诸子精神的继承,是诸子叙事成熟时期的表现。从《论衡》到《潜夫论》再到《昌言》,体现了独立士人面对每况愈下的现实,以不同的叙事心态批判社会,形成对天人之际的独立理性思考,由此造就了各具特征的叙事呈现。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东汉的时代风气与学术状况对王充、王符、仲长统作为叙述者的特征形成的影响。社会隐士阶层的扩大,学术风气的败坏,以及汉代对天人关系的热衷,泛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种种因素造就了“后汉三贤”独立的叙事立场,理性的思维特质。第二章分析“后汉三贤”著述的叙事心态,以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叙事之道:王充的质疑心态,形成广泛破除世俗迷信,否定天人感应的叙事之道;王符的焦虑心态,形成集中关注重大问题,重建天人感应的叙事之道;仲长统的绝望心态,形成重视经验总结,新建天人之际的叙事之道。第三章分析“后汉三贤”著述的叙事呈现,分别从叙事技法、论述方式、辞采风格方面加以考察。事例叙述渐趋淡化;论说的概括程度提高;受地域条件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文章风格特征鲜明;辞采文风骈俪,符合东汉散文审美发展的趋势。第四章附带论述《论衡》、《潜夫论》、《昌言》中带有自述性质的篇目,深层解读其内心世界,探讨精神依托,人生经历以及个人理想对著述形成的影响,以期对东汉文人的著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