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区结构转型中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德国鲁尔区和中国沈阳老工业区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工业区的结构转型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一个特定的世界一般性问题,而其结构转型期的空间规划是这个领域研究较少的,本文希望利用德国鲁尔区和中国沈阳的实证性分析能够发现针对转型期老工业区空间规划的一些特定的规律。围绕着这一主题,本文分别从理论评析、实践总结、案例分析三方面对转型期的老工业区的空间规划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证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沿着老工业区的特征、结构转型原因过程结果、转型期的空间规划各要素的特点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这一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证方面,本文将对具有典型老工业区特征的德国鲁尔区和中国沈阳做一个实证性评估。在这个实证性评估中,本文将分析其转型原因和过程,以及转型期的空间规划的实践过程及实践结果的评估。最后,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基础上,希望能够对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的地区,尤其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空间规划提供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1978-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事业从恢复到迅速发展的30年。30年中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研究工作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规划学科的核心期刊文章以其较高的时效性
学位
随着Web2.0技术支持下SNS平台的逐步普及,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网络社交环境。大学校园作为我国社交网络的发源地,其在校师生的交流、交往方式均发
宜良县位于滇东高原的西侧,是昆明市的近郊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地理和自然气候环境。宜良县作为昆明的“后花园”,它自身有着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丰富的花卉资源
学位
图解(Diagram)起源于西方建筑理论界的讨论,是当今西方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图解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并得到先锋建筑师的实践
1970年以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城市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构。这无疑给中国的规划(建筑)设计师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这样一个城市扩张
在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资源逐渐与各自的地形地貌空间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总体空间架构。   本文在文
传统高校旧建筑不同于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文物建筑。它有着自身的特定意义:分布广、数量相对较多,是校园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记录与承载者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奢侈品,因而住房问题具有经济性,也具有社会性。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住房是一种基本需要,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的住宅市场
摩天楼的攀升离不开包括电梯应用技术在内的建筑技术的支撑。本课题的研究作为高层建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旨在探讨高层建筑中电梯技术的应用,从而完善对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