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又名六磷酸肌醇(IP6),广泛存在于植物籽粒中,具有极强的电负性,能够螯合矿质元素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被视为抗营养因子。植物籽粒发芽过程中激活的植酸酶,使无机磷库的植酸逐渐水解释放无机磷,以满足植物生长之需。植酸降解为低级磷酸肌醇后,其抗营养作用减弱,同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尤其3-磷酸肌醇(IP3)有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促进癌细胞凋亡和预防糖尿病等作用。此外,脂质依赖途径(PI-PLC途径)特异性生成的1,4,5-三磷酸肌醇(Ins(1,4,5)P3)是IP3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绿豆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氯化盐处理下绿豆芽菜中植酸、低级磷酸含量、植酸酶及磷脂酶C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氯化盐了联合处理对绿豆芽菜生理生化变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 KCI、NaCl和CaCl2等氯化盐处理下绿豆芽菜的生长势、植酸酶活性及植酸含量的变化,筛选了具有降植酸效果的氯化盐并优化了浓度组合。NaCl和CaCl2能够在促进植酸降解同时促进绿豆芽菜生长。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 mmol/LNaCl和6 mmol/L CaCl2降植酸效果最佳,且NaCl和CaCl2促进植酸降解作用有叠加效应。响应面法优化得到NaCl、CaCl2浓度分别在1.68 mmol/L和6.40 mmol/L时植酸含量最低,比对照降低88.16%。2、研究了 NaCl、CaCl2和NaCl-CaCl2处理下绿豆芽菜中植酸含量、低级磷酸肌醇含量、植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CaCl2处理下绿豆芽菜中植酸含量最低而低级磷酸肌醇含量最高。其中,发芽过程中NaCl-CaCl2 处理下 IP3 含量增加最大,增加了 103.33%。NaCl、CaCl2 和 NaCl-CaCl2均促进了特异性磷脂酶C(PI-PLC)过程中Ins(1,4,5)P3的形成,并提高了磷脂酶C(PLC)活性和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基因表达量,且NaCl与CaCl2联合效果优于NaCl和CaCl2单独处理。3、探讨了 NaCl-CaCl2处理下PI-PLC途径对绿豆芽菜低级磷酸肌醇富集的影响,研究了 NaCl、CaCl2及其联合处理与新霉素(PI-PLC途径抑制剂)共同处理下绿豆芽菜中植酸和低级磷酸肌醇含量、磷脂酶C(PLC)活性和PI-PLC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aCl2和NaCl-CaCl2能有效地提高PI-PLC途径对IP3形成的贡献率,有利于绿豆芽菜中IP3的富集;新霉素可通过降低磷脂酶C(PLC)的活性和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基因表达量,显著抑制PI-PLC途径,且Ins(1,4,5)P3的增量主要来自PI-PLC途径。4、研究了 NaCl、CaCl2及其联合处理下绿豆芽菜的生长势、内源激素、主要营养物质、磷酸腺嘌呤(ATP、ADP和AMP)含量和三羧酸循环相关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Ca2+-ATP酶和H+-ATP酶)活性等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CaCl2处理下绿豆芽菜能量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其中,NaCl、CaCl2及其联合处理下吲哚乙酸(IAA)和油菜甾醇(BR)含量显著提高。同时羟自由清除能力、抗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