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淮河穿城而过,涂山、荆山夹淮并峙,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传说的大禹时期,而其涂山更被论证为“禹娶禹会和夏兴之地”。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以明清怀远县城为研究对象,从构成这一时期怀远县城的主要要素入手,着力探讨这一时期怀远县城的形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怀远县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服务现实的出发点,进而梳理怀远县的文化发展情况,并对当前怀远县的大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有绪论,结尾有结语和附录。正文第一部分叙述怀远县的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变迁,界定本文的研究时间和研究区域。正文第二部分从构成明清怀远县城的主要要素入手,着力探讨这一时期怀远县城的形态特征:由于明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受战争因素的影响,曾新建县城,后废;从县城外部形态来看,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构成县城的主要要素,如:衙署、街道、庙学、祭祀建筑和集市等在这一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正文第三部分在前两章节的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影响这一时期怀远县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个是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等对小城镇的发展布局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来论述;一个是人文社会因素,主要从战争、人口等方面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一些是影响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共同因素,如:城市的布局、建制等,但有些是影响怀远城市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如:其独特的区位、多发的灾害等,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怀远县的发展呈现其独有的特点。论文的附录部分主要梳理怀远县的文化发展情况,并对当前怀远县的大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