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收入分配既关乎静态层面上财富总额的大小,又关乎动态层面上流量收入数量的多寡。政府对存量和流量收入的调节,即为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收入分配职能。在此逻辑下,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共同决定了居民收入的多少、风险以及可持续性等。本文从流量的视角出发,结合收入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改善机会——即收入流动性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尝试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分析引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探究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具体传导机制,并提出改善收入获得数量的提升途径。  城乡间居民收入的总量在过去30年间确实发生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收入分化局面也日益严重,其中城乡各自内部收入差距是导致这种收入分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两个问题使得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显得较为复杂。在初次分配中,城镇居民收入改善的机会高于农村,由此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失衡发展。再分配过程中,城乡居民较低收入等级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向调节,收入分配秩序在微观层面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需要指出的是,总体而言,城镇居民受到的逆向调节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因此,较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而言,城镇内部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显得更为复杂,有效调节的难度也因此更大。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提升的主要因素也存在巨大差别。理论上,市场经济体制、要素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战略、政府调整分配和劳动者异质性这五个方面对可能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分化。实际中,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出让金以及政府规模;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人口——收入反差系数。既定时期不同的政策安排组合,对城乡间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共主要包括七部分,分别为导言和正文六章。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并初步使用这些工具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进行了描述。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区分了静态和动态两个指标。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经济增长和税收入调节两个视角对城乡居民收入的流动性进行对比分析。第二章从全国范围内、行政区划下和经济区划下分别对城乡居民初次分配中收入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分析。在第三章税收调节部分,本文区分了税收总量性和结构性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整体和收入组别间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分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解分析。同时,还初步估算了1990~2009年城镇中个人所得税和农村中农业各税的累退区间。对应于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的分析思路,第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分化的原因。此外,第五章中还对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同过去20年间的一般性特色存在较大区别。对应于第四章中的原因分析,第六章从四个方面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提出了政策建议,分别包括发展战略的结构性优化、收入来源形式的调整、财税政策的均衡推进以及建立和健全收入监测系统。
其他文献
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