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鸡α干扰素全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多功能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细胞内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被激活合成各种抗病毒蛋白以抵抗病毒的侵扰。目前一些禽类病毒性传染疾病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化学药物的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引起禽类体内药物残留而影响人类健康,疫苗的研制则需要考虑病毒的变异与多样性。与疫苗和化学药物相比,鸡源干扰素具有广谱、高效和无残留等优点,可有效的用于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目前我国已有用于临床使用的鸡IFN-α,但仍然存在着表达量低、纯度不高和复性工艺复杂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制重组鸡IFN-α,优化其表达、纯化和复性方法,并研究其抗病毒活性,旨在为鸡IFN-α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鸡IFN-α的基因序列,除去信号肽部分,保留编码成熟蛋白的基因序列。在不改变氨基酸的条件下,按照大肠杆菌对密码子的偏爱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检测其中所包含的稀有密码子,替换为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并初步预测鸡IFN-α的表达水平。将优化的基因连接到PUC57载体上并进行全基因合成。重组质粒PUC57-ChIFN-α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到E.coli BL21细胞中。对重组鸡IFN-α成熟蛋白的诱导表达时间、诱导剂浓度和温度条件进行优化,经洗涤、变性、纯化和复性,获得了重组鸡IFN-α。利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重组鸡IFN-α的抗病毒活性。经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鸡IFN-α在37℃,0.6mmol/mL的IPTG条件下,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8.9%,蛋白分子量约为32kD。经300mM咪唑洗脱纯化的目的蛋白,稀释与透析法相结合复性后,获得了纯度为95%的重组鸡IFN-α。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与抗体之间,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表明分子质量为32kD的蛋白即为目的蛋白。在鸡成纤维细胞上,重组鸡IFN-α抗VSV的活性为1.19×105U/mL,蛋白浓度为0.575mg/mL,比活性为2.07×105U/mg。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优化了鸡IFN-α基因序列,构建了鸡IFN-α重组质粒,优化了重组鸡IFN-α表达、纯化和复性方法,获得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鸡IFN-α,为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师临床教育认知与教学效能相关性.方法:选定本院于2017年6月到2019年7月在职工作的98例护理教师,通过教学效能感量表与逐步回归分析法对98例护理教师进行
基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先阐述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然后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目的在于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专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国家提出“专升硕”的政策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任务日显紧迫.本论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当前之现状,以国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兴国之发展大计,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与推进的迫切需要.前者对后者作用明显,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需要先理清思路,并需求解决之
养成教育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育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新时期“文化育人”理念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本文立足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