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按照一定程序购回其发行或流通在外的股份,以达到减资或者调整股本结构等目的。这种公司理财方式在发达资本市场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出现较晚,并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学者们对我国市场中股票回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回购动机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反应、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增加,回购事件增多,回购动机呈现多样化,股票回购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本文从不同角度选取孚日股份(SZ.002083)、昆明制药(SH.600422)和桐昆股份(SH.601233)的回购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考察股票回购对样本公司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影响,然后利用市场模型分析市场对于上述公司股票回购的反应。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回购公司的财务效应和市场反应,评价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效果,发现股票回购在我国市场中的应用程度,并对改善现状提出建议。 分析认为,以美国市场为研究样本的文献和证据不足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虽然我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但是上市公司通过设置回购方案可以减少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回购行为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没有实质影响力。此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的动机值得怀疑,市场中存在利用信息优势内幕交易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呈现这些特征,一方面产生自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机制与价格机制对资源的引导与配置能力的不足,反过来又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低效率。因此,上市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都有义务正视股票回购。从企业角度,应该正确认识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对于企业发展的益处,同时应加强控制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从监管角度,一方面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以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避免股票回购成为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