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伤寒特异性转移因子(T-STF)口服制剂的制备工艺,检定其理化性质、毒副反应和免疫学活性,以期成功研发一种用于紧急预防和生物治疗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新生物制剂。
方法:
1.伤寒沙门菌弱毒株H<,901>和O<,901>经过形态、染色、生化、血清学鉴定后,培养细菌制备伤寒沙门菌免疫原:按两种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家兔,免疫成功后取淋巴组织匀浆透析法制备T-STF口服制剂。
2.T-STF口服制剂进行光密度、pH、核糖、多肽和蛋白质的理化指标测定。以及无菌试验、热原质试验和安全试验。
3.无菌试验、热原质试验和安全试验严格按照2000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检测。
4.T-STF口服制剂免疫学活性检定,用MTT法测定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SI);用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T)测定粘附抑制率;伤寒毒株攻击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3d和7d的存活率,并观察空回肠病理学改变。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结果:
1.淋巴组织T-STF口服制剂理化性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两免疫组淋巴组织T-STF多肽和核糖的含量明显低于肝脏T-STF,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淋巴组织T-STF比较无差异(P>0.05)。
2.无菌试验、热原性试验和安全试验检定结果均为阴性。
3.T-STF口服制剂浓度为0/05mg/ml时淋巴细胞的增值率(SI)显著高于其它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4.T-STF组白细胞粘附抑制率为50.04±7.71%,明显高于nTF组的抑制率 23.10±3.94%和NS组的抑制率15.08±3.40%,有统计学意义(P<0.01)。
5.伤寒毒株攻击后,小鼠3d存活率T-STF组和nT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明显高于N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7d存活率T-STF组和nTF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均明显高于N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6.T-STF组回肠病理学观察轻度炎症,局部淋巴组织增生,以及巨噬细胞略增生。
7.小鼠口服T-STF与nTF后均可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
结论:
1.成功制备T-STF口服制剂,并进行动物免疫程序、组织细胞处理、透析等制备工艺的探讨,其理化性质测定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2.T-STF口服制剂经无菌试验、热原质试验及安全试验检定证实:安全且无毒副反应。
3.T-STF口服制剂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攻击试验和吞噬功能试验等免疫学活性检定证实:可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能针对伤寒沙门菌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