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和安全性。  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3月,77例经病理确诊的Ⅲ-ⅣA、ⅣB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TP方案诱导化疗加Endostar+Endostar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6例):TP方案诱导化疗+顺铂同步放化疗。两组化疗采用 TP方案(Docetaxel75mg/m2,d1,DDP80mg/m2,d1-3),每3周1次,诱导及辅助化疗各2周期。同部化疗采用单药DDP(DDP80mg/m2,),每3周1次,共2周期。Endostar7.5mg/M2/d,静脉滴注,于诱导化疗开始的第8—21,14天/周期、共1疗程,同步放化疗时于顺铂化疗第一天开始Endostar7.5mg/M2/d,第1-14天,共1疗程。放疗均采用IMRT方式,放疗剂量为DT鼻咽原发灶69.96—73.92Gy/33f,鼻咽及淋巴引流高危区DT60.06Gy/33f;低危淋巴引流区DT50.96Gy/28f。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周期诱导化疗,试验组均完成2周期恩度治疗,两组各有1例未完成放疗剂量的90%。诱导化疗时试验组2例化疗剂量减量,同步化疗时两组各有1例化疗减量。完成2周同步化疗情况:试验组87.8%,对照组94.4%,两组患者的化疗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放疗剂量、放疗延迟及放疗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结束即刻疗效比较,试验组鼻咽原发灶CR率60%,客观有效率(ORR)为100%;颈部淋巴结CR率62.5%,ORR为97.5%。而对照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CR率均为57.1%,ORR均为97.1%。试验组在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客观有效率上较对照组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期间III-Ⅳ级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血液学毒性,白细胞下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7),同步放化疗期间两组各出现1例Ⅳ级口腔黏膜炎,其余血液学毒性、放射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等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多见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均无临床症状,未影响正常的治疗计划。  结论: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的近期有效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可能说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⑵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未影响常规放疗的剂量,也未影响放疗进行的时间,具有治疗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EDA)和神经节苷脂(GM1)预处理对谷氨酸及过氧化氢不同性质损伤后大鼠皮层脑片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取出大脑后采用切片机将皮层部分切
目的:通过观察去松果体对大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的影响及外源性给予褪黑素预防PHN效果的研究,探讨松果体功能衰退是否参与PHN的发生。  方
目的:把国内常用的四氮唑蓝(NBT)定量法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两种G6PD缺陷症检测方法分别与国际公认的直接测定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从门诊送检做G6PD缺陷的血样标本中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