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产品一般具有生产提前期长、销售季节短以及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高的特性。在这类供应链中,常存在供需难以匹配的问题,导致供应链绩效表现不佳。已有研究表明,在应对需求不确定性方面,很多传统契约都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尤其是期权契约具有较好地控制需求风险和灵活调整的特性,其中看涨期权契约通过赋予买方向上调整初始订单的权利,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到供应链中,作为一种解决措施被引入到非柔性供应链中。现有研究大多数是在二级供应链中讨论看涨期权契约的应用,很少有研究到三级供应链。而在现实中供应链往往表现为三级,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网络结构,中间涉及多个交易过程,使得供应链的绩效表现更加不够理想。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看涨期权契约纳入到包含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三级供应链中来,其中制造商和分销商都可以向下游出售期权,决策变量为期权契约价格、分销商的订购量和零售商的订购量。考虑在需求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分销商存在基于零售商的需求预测和按照零售商的需求直接订购的这两种订购模式,并且基于这两种模式下的供应链运作流程分别建立了组合期权契约模型(制造商和分销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都是采用看涨期权契约,且分销商会进行需求预测)和多期权契约模型(制造商和分销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都是采用看涨期权契约,且分销商按照零售商实际订购做出决策)。通过算例分析上述两种模型是否都能提高供应链参与成员的利润,和对比两种订购模式下的利润大小。从相同的角度将组合期权契约模型与分散决策模型、NV-SCCO(制造商与分销商仅采用批发价格契约,分销商与零售商采用看涨期权契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由于组合期权契约模型中分销商的决策与以往单一的订货决策或定价决策有所不同,在得出了分销商最优决策的基础上,分析分销商同时考虑订货决策和定价决策时它们之间相关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组合期权契约机制的有效性,以及供应链成员对契约机制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在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采用期权契约可改善供应链绩效,但并不能实现供应链绩效全局最优化。而组合期权契约可以使得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利润相对于分散决策不受到损害的同时,提高了零售商和整体供应链的利润。相对于NV-SCCO来说,整体供应链的绩效也得到有所改善,减弱了双重边际化效应,以及组合期权契约模型的整体供应链利润较多期权契约模型的利润还有帕累托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