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与重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多或少都会与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是师生关系沦为研究热点的原因,也是师生关系所处尴尬境地的现实表现。在民主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倡导民主型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然而,今天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异化,既不是传统型师生关系的应有表现,也不是我们所极力推崇和倡导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虽然我们对其大肆宣扬,并美其名曰“民主型”师生关系,但是它出现了许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问题,阻碍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破坏了师生间纯真的师生关系。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怎么了?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的消解、学生自由的放纵以及存在的各种“伪民主”的事实,不由得我们不去反思这种师生关系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民主的美好愿望造就了许多不美好的现实,这种师生关系就真的是我们所希望建构的那种师生关系了吗?我们知道,教育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全部要义,是形成良好教育关系的根本性原则,只是简单地用民主的规范和要求来建构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重新理解和审视,对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应保持一种反思批判的态度,不能盲目地崇拜民主所带来的好处,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以防简单照搬照抄民主的概念和程序,陷入“民主的迷思”;并在此基础上以期构建新型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本论文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民主型师生关系沦为热点话题的原因,然后分别对国内外关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对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阐述了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并指出当今师生关系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以及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三部分阐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种种表现。比如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内涵的误读、权威的消解与自由的泛滥、教育场域内存在的伪民主、民主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等各种迷思现象。第四部分解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指出了师道尊严的意义失落、教育惩戒的权利缺失、教育信任的文化危机、以及教育人性的价值位移等是造成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是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重构以及实现途径的分析。一是解释了师生关系是具有独特精神魅力的教育关系,指出了教育关系的内涵和特征;二是提出了人性论和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是其理论基础;三是提出了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策略,分为道德的、制度的和社会的三个层面的要求。总之,师生关系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我们教育持之以恒的目标追求。本文通过对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现象、原因等进行分析,指出了构建良好教育关系的重要性。对于民主在教育中的适切性问题以及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有序发展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任何忽视教育性原则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只能是空谈。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快速成型工艺有HP-RTM,湿法模压和SMC模压等,工艺的成型特点有:树脂固化速度快,生产节拍快,产品性能好等。常规复材成型工艺有RTM,VARI和手糊工艺等,但工
在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过度依赖,而传统一次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形下,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其中具有取之不尽、分布广泛、绿色清洁
介绍了山地建筑单体的几种接地形式,简要阐述了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并就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作了探讨分析,通过建立与山地自然环境相通的联系,从而创造出宜人的山地城市形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基础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广泛影响。粮食产业“走出去”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在近年来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粮食安全
熔分还原金属化球团生产高钒生铁是利用钒钛磁铁矿的途径之一。钒回收率与铁回收率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提高钒回收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熔分还原温度、炉渣二元碱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留学中介行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营销竞争新时代,为了应对销售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战等局面,越来越多的留学公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7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为了打破外国垄断局面,成功建造我国首条LNG船,填补我国船厂没有建造LNG船舶纪录的空白,组建了中国首条LNG船用绝缘箱生产线。经过近4年的生产实践,生产线出现了诸多问题,特
法治观念,实际上涉及到统治阶级意志论的问题。当代法治的一切原则都只能从契约论中推导出来;没有契约论,其他一切的法治原则都谈不上。我们讲到法治建设的时候要从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