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建筑生态技术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设计的本质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是一种整体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与人类的发展呈现同步上升的态势。只有尽可能地吸收传统建筑中适应地域气候的思想精华,并适当结合现有技术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才能保持地域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挖掘、延续这些历史财富,并始终贯彻生态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们建筑设计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闽南传统建筑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和改造自然,其中所体现的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技术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闽南传统建筑形态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气候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闽南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热气候区域,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成为影响闽南建筑的主要因素。 本文试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形态的研究,从其通风散热和遮阳隔热两部分入手,在生态环境、场地规划、建筑形式、建筑维护结构、细部设计等方面探索闽南传统民居生态低技术的建筑特点,研究其中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的原理,找出可利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实用的生态技术,并最终提出能够适应闽南湿热地域气候的现代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与进步。从早期的露天集市到现在的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可以说商业建筑承载、见证了人类文明。 如今商业综合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近年来,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厂关、停、并、转,留下了许多具有宝贵价值的工业遗产地段。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经历了从建筑
在21世纪环境与资源状况堪忧的今天,迫切地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可以通过功能仿生的方法向生物学习,从而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中起到积极的作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技术是为提高居室热舒适度和减少建筑能耗服务的,采暖(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两个关键要素。而当前国家标准规范中忽视夏热冬冷地区的特殊气候
保障性住房是在我国住房供应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的背景下,国家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益、改善其居住条件而推行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从1988年提出至今,我国的
本文以展示空间为母体,对空间中的场景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文章从人物活动及其心理状态和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以引入场景对展示空间的意义着手,分别论叙了场景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地兴起建设步行商业街的热潮,建设了一大批面貌相似的商业街。许多城市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开发,由于在策划及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失
河北省目前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在各省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拥有量中排第三位,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有670处,在其中很多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乃至
浦东的东西发展轴线,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设想。1999年的《上海市总体规划》更是明确了西起虹桥机场,东至浦东国际机场,长约45公里的城市发展轴线是连接“城市中
大遗址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都是巨大的。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遗址保护的内容,大遗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规划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