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C1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在活产儿中发病率为4.05‰~12.3‰,占新生儿非感染性死亡原因首位。80%CHD仅表现为心脏畸形而不伴有其他系统先天异常,称为单纯性CHD。长期研究证实CHD主要由于胚胎时期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遗传率为55%~65%。   关于CH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生机制,从而使预防成为可能。不仅如此,有证据提示某些CHD相关基因还参与成体心脏正常功能的维护。心脏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在很短时间内细胞的精确迁移、分化和多种来源细胞的整合,其间的遗传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任何紊乱都可能导致CHD。这也是CHD一直保持较高发病率的原因。既往研究已证实转录因子异常是CHD的主要遗传学病因,其中NKX2-5、TBX5、GATA4为单纯性CHD3个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大量研究证实TBX5可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在心脏早期发育中扮演关键角色。   本课题组之前对61个单纯性CHD核心家系、共216位成员TBX5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了突变检测,尽管未发现任何突变,但证实TBX5基因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据此推测该变化可导致与TBX5相互作用的其它因子作用异常,再通过某种途径影响心脏正常发育,最终导致心脏畸形。   为深入明确此途径,本研究应用免疫共沉淀法,筛选出与TBX5相互作用的蛋白,经质谱分析及Western Blot验证确定该蛋白为心脏α肌动蛋白(Alpha-cardiacactin,ACTC1)。   区别于以往CHD相关基因多为转录因子,ACTC1基因为一种心脏特异表达的结构基因。多数研究提示此基因异常与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008年Matsson等在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家系的研究中发现,该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房间隔缺损。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ACTC1基因与散发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并从基因调控、心肌细胞凋亡方面探讨其导致心脏发育异常机制。   方法:   标本:33例先天性心脏病及12例心脏结构正常心肌组织标本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陆军总院心脏外科及沈阳军区第202医院病理科提供,标本使用经患者监护人知情并同意。成年SD大鼠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过程遵照动物保护条例。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购自上海生科院细胞库。   1、ACTC1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1)DNA直接测序检测ACTC1基因编码区突变PCR扩增33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组织标本ACTC1基因编码外显子,直接测序法筛查编码外显子突变情况。   (2)实时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法研究ACTC1基因在CH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提取CHD及心脏结构正常心肌组织RNA和蛋白质,予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ACTC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制备上述心肌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TC1蛋白定位及表达。   (3)TUNEL法检测CHD心脏组织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与ACTC1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蛋白质酶K消化,TdT酶和核苷酸混合液孵育,DAB显色,复染,抗ACTC1抗体特异染色标记心肌细胞,脱水,封片。显微镜下计数TUNEL阳性细胞数。对TUNEL阳性细胞比率与ACTC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   (4)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Bcl-2基因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CHD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 mRNA表达(5)RNA干扰设计合成Actc1-siRNA,转染H9C2细胞系,提取转染后RNA及蛋白,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ctc1-siRNA干扰效应。   (6)TUNEL法检测RNAi后心肌细胞凋亡将转染后心肌细胞固定,TdT酶及核苷酸混合液孵育,DAB显色,复染,脱水,封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TUNEL阳性细胞。   (7)AnnexinV/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将转染后H9C2细胞进行Annexin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率。   (8)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后H9C2细胞Caspase-3、Bcl-2基因表达收集转染后细胞,提取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 mRNA表达。   2、NKX2.5调控Actc1基因表达的研究(1)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KX2.5及ACTC1表达Western-Blot检测E12.5d大鼠胎鼠心脏组织中NKX2.5及ACTC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12.5d大鼠胎鼠心脏中ACTC1组织定位。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KX2.5及ACTC1在大鼠胎鼠心肌细胞系H9C2中细胞定位。   (2)P-MATCH软件预测大鼠Actc1基因5’上游序列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获取Actc1基因5’上游1500bp序列信息(http://www.ensembl.org),应用P-MATCH软件预测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PCR扩增Actc1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4-Actc1。pGL4-Actc1和pcDNA-NKX2.5转染COS7及H9C2细胞,观察NKX2.5对Actc1的转录调控作用。   (4)凝胶阻滞实验E12.5d胎鼠心肌组织核蛋白和3’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在凝胶阻滞缓冲液中室温结合1小时,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膜、紫外交联后,应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5)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提取E12.5d胎鼠心肌组织染色质,甲醛交联、酶切后应用NKX2.5抗体沉淀,沉淀下的染色质通过PCR扩增检测结果。   结果:   1、33例CHD心肌组织标本中未发现ACTC1基因编码区突变,但存在ACTC1基因表达下调(26/33,78.8%)。   2、CHD患者心肌标本TUNEL阳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3、转染Actc1-siRNA后,TUNEL/AnnexinV阳性。H9C2细胞数增加;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4、在E12.5d胎鼠心脏中NKX2.5和ACTC1分别表达于心肌细胞核及细胞质中。   5、在大鼠Actc1基因启动子区域(-1066)存在NKX2.5的可能结合位点。   6、外源表达NKX2.5可明显激活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中Actc1基因表达。   7、NKX2.5通过与NKX2.5结合位点(-1066)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8、在体外NKX2.5蛋白可以和Actc1基因启动子区位点(-1066)直接结合。   9、在E12.5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NKX2.5可以和Actc1基因启动子区NKX2.5结合位点(-1066)直接结合。   结论:   1、胚胎发育过程中,ACTC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CHD的发生有关。   2、ACTC1表达下调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   3、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NKX2.5可与NKX2.5结合位点(-1066)直接结合调控Actc1基因表达。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影响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因素,针对其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观察组卧
  目的 手背及腕部缺损是手外科常见问题,本文探讨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背部或腕部两处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1 年10 月~2014 年03 月,收治23 例手背部或腕
  目的 探讨Levine 量表、DASH量表及SF-36 量表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疗效评估的灵敏度。方法 2008 年4 月至2012 年4月,采用开放式腕管切开松解手术治疗CTS 患者47 例,共59 腕,手
  目的 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特征,探讨下肢三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观察SD 大鼠深部血管及其穿支分布特点,探讨皮瓣轴线设计依据。方法(1)对正常皮肤进行灌注、解剖观察及拍摄X 线片观察其血管分布特点。(2)建立大鼠右侧腹壁上动脉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