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韵与声色的审美复调——袁宏道小品文美学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宏道是明代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的领军人物,其文艺主张“性灵说”长期以来颇有争议,各种学术著作及论文大都围绕公安派文论的功过是非立论。而袁宏道的著作之中又以各种小品文独具特色,既印证其主张又体现出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美学风格,开创了晚明小品文繁荣昌盛的局面,是明代小品文成就最为突出的大家。晚明属于转型期社会,对袁宏道小品文进行美学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研究袁宏道的美学思想,中肯地评价袁宏道文艺理论和美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于当代转型期文化的对照、借鉴和反思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论文以袁宏道的小品文为研究对象,从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审美风尚入手,以袁宏道小品文的世俗文化背景以及哲学思想渊源为依托,分析明代社会商业的繁荣与发达、明代社会人性的复苏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晚明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儒、道、释尤其是晚明狂禅对袁宏道的深刻影响以及袁宏道自身的矛盾人格等各种因素所共同造就的袁宏道小品文独特的美学特点——讲究和追求文章的“独得之趣”。这种“趣”在袁宏道的小品文中表现为真性真情的审美主张,娱人自娱的审美追求,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以及独特自我的审美判断等等。正是这样的美学风格和审美追求使袁宏道的小品文以“闲适性灵”取代了唐宋古文“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僵化传统,从而开启了晚明小品文娱乐休闲的独特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既包含了传统哲学对个体生命价值意义的关怀,又体现出特定社会背景下士林文化与市民文化的融合。而袁宏道小品文所表现的“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活艺术化的精神特征。除此之外,本文还通过对袁宏道小品文文艺美学和审美文化两方面所作的分析,从小品文的内容、形式和价值功用三个方面阐述袁宏道小品文在中国古典散文向近、现代散文发展过程中的转型意义,在中国散文史上给予袁宏道小品文一个准确的定位。
其他文献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期他戎马倥偬、叱咤风云,与高祖李渊一起征战南北,创立了大唐天下。即位后,他励精图治,政治修明,纳谏如流,开创
80年代,朦胧诗的走红始于一场并不“友好”的诗歌论争。论争起于一些诗学上的细枝末节,比如内容的晦涩问题、形式以及技法的古怪问题等等,这些在今天已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80年代
作为糖尿病人,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不要迷信“无糖食品”!  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了解“血糖指数”的概念:“一种食物的血糖指数表明它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以葡萄糖为100。”  你买“降糖饼干”,吃完后测测血糖,必然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饼干里的淀粉的血糖指数(80)比蔗糖(65)还要高!  传统所谓的“无糖”,是指“无蔗糖”而已,但你必须清楚:“无糖食品”可以含除蔗糖以外其它所有的糖或淀粉。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