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救”之法理学思考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旁观者冷漠的眼神中消失的时候,当一幕幕不应该发生的惨痛的经历反复上演的时候,“见危不救”现象已成为我国建造和谐社会的一个极为不“和谐”的现象。社会上,“见危不救”现象屡屡发生,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冷漠的在场者在面对受害者的求助,有救助能力,而且这种救助行为不损害自己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却断然拒绝它。本文借鉴了外国在处理“见危不救”的规制方法,立足于本国国情,分析研究了“见危不救”法律化的法理依据及如何规制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共分五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见危不救”的涵义入手。只有明确了“见危不救”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为我们深入研究提供前提和基础。之后分析了见危不救行为性质,得出从见危不救情境本身看,见危不救这种静止性行为,对后续事件其有作用力,具备究责的依据。文章第二部分从实践角度研究了见危不救的社会现状,包括存在的道德困境和司法困境,及对于见危不救是否法律化的学理争论的阐述。且从法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具体分析了“见危不救”这一现象的产生的客观与主观原因,为消除见危不救现象打好坚实的基础。文章第三部分分别阐述了外国和我国针对见危不救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对“见危不救”的法律规制情况。文章第四部分是为见危不救法律化提供合理依据,分别从现实的必要性和道德法律化法理基础方面来论证可行性。其中对道德法律化的合理性进行了简单论证,道德如何有效转化为法律在此部分中涉及。文章第五部分是对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思考。论文整体上是在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从道德培养和法律规制手段方面都对见危不救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及配套制度的完善建议。本章亮点在于从见危不救反面切入,采取非刑法的手段,建立与完善见义勇为鼓励性和保障性的法律规范体系来消除见危不救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化痰通脉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只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脉活血汤;治疗2周
[目的]了解病人对护士多点执业政策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以期为促进护士多点执业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杭州各2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和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102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的特点,评价HDCP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方法 HDCP患者34例(HDCP组),正
[摘 要] 该文通过对638份来自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其人生价值观的特征。经分析发现: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以自身修为和工作成就作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对金钱物质和荣誉地位都有客观理性的认知和选择;在性别和家庭经济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使他们成
妈祖是我国著名的海神。作为人化神,妈祖从一个叫林默娘的海边女子成为受到历朝皇帝褒封的海神,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其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a)水平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36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将缺
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且科学课上“游离于课堂”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经过与同行的交流,发现这种现象并非局限于某一所学校,而是各校的普遍现
篮球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运动,有着不可被替代的娱乐性与刺激性。同时,这也是一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团队配合、反应能力要求很高的运动。此外,篮球意识在一场比赛的胜负中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外周带弥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饱和穿刺活检或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证实前列腺病例33例,其中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引导下不同横突前后结节间入路臂丛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频凸性探头(5 MHz),运用超声平面外技术分别引导C5、C6和C7的横突前后结节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