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区域倾斜、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战略,进出口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因此,研究各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对于合理制定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理论、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区域进出口贸易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区域进出口贸易研究的特征、价值和主要内容,然后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大量外贸数据的计算、整理以及对结果的比较,研究了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规模、速度、进出口贸易结构、进出口贸易增长特征和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最后是本文结论和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现有贸易理论的综述和分析认为,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研究的角度侧重于以国家为分析单元,区域性进出口贸易研究相对短缺,区域性进出口贸易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山东省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排在前列,但与中国其他主要沿海省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不显著;市场多元化逐步推进但新兴国际市场开发不够;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两种主要贸易方式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低交错,加工贸易生产技术附加值较小,产业能力弱,效益不高;外资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存在着进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创汇能力弱的问题。 3、通过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增长中数量和价格指数以及数量和价格增长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分析认为,该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由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出口商品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出口创汇能力较低,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是影响外贸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进口商品结构优化但程度仍然较低。 4、通过计算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了山东省各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小。结果表明,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技术含量较高、资本较密集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竞争力指数出现下降趋势,除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发展滞后外,传统优势产品也受到了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国内其它省市的冲击。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仍然较大。 5、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了山东省出口商品在全国总出口中所占的地位。研究表明,山东省在初级产品的贸易方面与其它省、市、自治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优势在逐步提高,在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中与其它省、市、自治区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尤其是在技中国农业大学硕_】学位论文论文摘要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劣势,而且竞争力在逐步下降。 6、本文计算了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山东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仍然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分工特征。因此,山东省的贸易格局还基本上是建立在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上,产业内贸易则较不发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