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涉及到要素投入、资源配置、信息交流等方面,这些方面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但是,金融发展在助力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与县域经济增长不匹配、金融发展县域之间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考察我国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探究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具体形式,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以及不同县域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梳理与总结金融发展测度、地区差异以及金融发展的不同经济增长效应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明确通过构建县域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对金融发展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的目的,并在理论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说。其次,根据2006-2010年我国1959个县域的经济与金融单一发展指标(包括GDP、政府收支、金融规模、金融密度等)均值状况,初步得出县域金融对经济的非线性增长作用。接着,考虑从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以及金融发展环境三个层面,全面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县域金融发展指数,进一步对单个县域展开分析。最后,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县域总体以及不同经济水平县域之间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形式以及相应的最优金融值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该作用是非线性的,具体表现为倒“U”型。从县域整体来看,当县域金融发展指数小于最优值时,增加金融支持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超过最优值之后,盲目增加金融支持会对县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2)基于年均金融发展指数可知,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处于中等水平,在空间上呈极化分布,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拟合度。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县区其金融发展指数接近0.4,在地理位置上多位于东部沿海;金融发展水平最低的县区其金融发展指数只有0.003左右,基本都位于我国西部。(3)我国发达、中等、欠发达县域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呈现为倒“U”型,但金融发展指数最优值存在差异,发达、中等、欠发达县域的最优金融发展指数依次递减。目前,发达县域中部分县域已经位于最优值的右侧,而所有中等县域与欠发达县域金融发展指数都小于其对应的最优值,即位于最优值左侧,增加金融支持可以促进非发达县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