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写作测试作为大多数外语能力综合测试,特别是大规模、标准化测试的组成部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测试工作者、语言教学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写作测试在评价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大规模、高风险考试的写作测试开发的文献翻译甚少,然而对国外知名语言能力考试相关文件的翻译能够有效对国内语言能力考试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对相关国外写作测试资料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为一本专著,名称是《托福2000写作框架:工作文件》(Cumming等,2000),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五位语言测试专家执笔。该专著从写作能力的定义出发,为托福2000考试的写作部分构建了理论框架,对托福写作测试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基础概念(如测试域、任务特征、评分方法等)进行了阐释。此外,该专著还提出了多项对测试开发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为未来的写作测试研究提供了指导。此专著作为托福写作测试开发的框架性文件,是托福写作测试开发的基础,具有权威的地位。作为一份专业性的语言测试著作,《托福2000写作框架:工作文件》属于学术性文本。其行文严谨规范,句式结构比较复杂。此外,该文本还引用了大量专业文献的观点,不仅涉及到了语言测试领域的众多专业术语,还使用了与托福考试相关的各种专有名词。鉴于以上文本特点,为了能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托福写作考试的设计原理,笔者选取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并分别从词、句、篇三个层面来探讨源文本的翻译策略。就词汇层面而言,对于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的翻译,笔者主要采用了基于背景知识的词义选择法、直译与注解相结合的译法以及基于术语内涵的创译法。除此之外,笔者还总结归纳出了在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常用到的词汇译法,它们包括词义选择、增译、省略与转化。就句法层面而言,针对学术性文本中频繁出现的被动句与长难句,笔者主要采用了语态转换以及结构调整的翻译方法。就篇章层面而言,为了让译文更符合学术性文本的逻辑性与条理性,笔者利用了衔接连贯法以及替代法对译文进行了调整。本报告对笔者的翻译过程进行了细致地描述,以期为未来译者提供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涵盖了对翻译工具的利用、对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对具体译文的处理等方面。本翻译实践报告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任务描述,介绍本次翻译报告的选题背景、源文本、选题目标与意义以及翻译报告的框架;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分别对翻译过程的前、中、后期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翻译工具、理论以及策略的选择、源语的理解、目的语的组织、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译文校对以及术语汇总;第三章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句、篇三个层面对笔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归纳。第四章是总结,包括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发现、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