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轨下刚度平顺性与动态特性关系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刚度是铁路轨道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列车能否平稳和安全运行。我国传统的道岔区轨道刚度严重不均匀,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岔区的不均匀刚度势必会加剧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增大轨道部件动应力,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道岔区轨道刚度平顺化是现代化铁路的运营要求。本文通过建立60kg/m12号单开提速道岔辙叉区的轨道刚度有限元计算模型,全面考虑了辙叉区的结构特征,包括心轨的截面变化、间隔铁、滑床台和共用铁垫板等部件以及心轨与轨下基础的传力方式,计算得到道岔辙叉区轨道整体刚度的分布规律。根据计算所得的辙叉区轨道刚度分布规律提出辙叉区轨道刚度的平顺化措施,进一步优化道岔辙叉区的轨道刚度。并在轨道刚度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道岔辙叉区有限元动力模型,研究探讨了各参数变化对辙叉区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轨道刚度在纵向和横向都存在严重的不平顺。辙叉区段基本轨的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变化不大,里轨的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的变化较大,从心轨尖端部位开始急剧增大,沿线路纵向共出现三个峰值,最大变化率约为200%。本文通过合理设置板下胶垫的刚度,提出合理的平顺化方案。通过平顺化前后的效果比较表明采用平顺化措施后可以使辙叉区段轨道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均匀变化,最大变化率减小为30%,且该措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较易实现。另外,本文选用了钢轨竖向位移,钢轨竖向加速度,轨枕竖向位移,轨枕竖向加速度等动力学指标作为轨道动力学特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探讨了速度、轴重、扣件垫板刚度、板下垫层刚度、道床地基垂向刚度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说明合理设置岔区轨道刚度是改善道岔轨道刚度不平顺、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方法,通过探讨道岔辙叉区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从轨道动力特性优化的角度研究道岔区轨道刚度平顺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传统的光敏剂-血卟啉注射到病人身体内,病人需避光多日,且有强烈的光毒反应.我们采用一种新型光敏剂-叶绿素,病人无需避光,光毒反应甚小.2、首先
本文作者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湿陷性黄土研究和路基处治技术方面的基础资料,对辽西地区湿陷性黄土性质及路基处治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针对辽西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提出了湿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关键是保证震后节点的主要部件不发生塑性变形,只需要更换局部构件即可恢复节点的受力性能.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结构开洞槽钢梁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