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叉上市,又被称为双重上市或者跨境上市,即一家公司同时在境内外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逐渐迈向全球一体化阶段,市场流动性逐步增强,为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放眼于全球市场,交叉上市应运而生。世界交易所协会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底伦敦证券交易所境外上市公司达681家,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22.0%,境外公司股票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30.24%;纽约证券交易所境外上市公司数目居全球第二,占交易所公司的13.78%,达到415家。在国内自1993年内地首家公司青岛啤酒赴港上市,拉开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序幕,至2012年实现A+H交叉上市的公司达到82家。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双重上市,但是实证研究并未显露交叉上市后公司经营绩效得到改善的迹象,相反从国外研究结论来看,交叉上市之后公司经营绩效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如何解释交叉上市之后公司经营绩效下降这个现象,进而寻求解决交叉上市之后业绩下滑的办法,成为学界及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设置了一个对照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了交叉上市公司与非交叉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差异,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交叉上市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采用以往学者尚未采用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样本数据进行配对选择,并进一步进行样本均值T检验,分别就不同类别公司进行深度对比分析,以期获得不同类别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其次为得到显著影响的调节因素,分别从股权特征、资本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获得影响交叉上市后公司经营绩效的内部治理因素;最后结合前述相关研究基础分别从股权特征、债务结构、资产流动三方面探索交叉上市后业绩变脸的路径分布,以期为改善交叉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寻找有效途径。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与非交叉上市公司相对比,公司实现A+H交叉上市后,经营绩效不升反降,股权集中程度和资产负债水平显著加强,资产流动水平显著下降。(2)股权特征和资本结构能够显著调节交叉上市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其中股权性质、股权制衡程度和现金流能够显著弱化交叉上市所带来的绩效下降,负债比例的上升可以强化交叉上市后绩效下降的这一趋势。(3)交叉上市通过债务结构、资产流动、股权结构等路径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债务结构和资产流动为主要影响路径,股权结构路径影响作用有限。最后,基于全文理论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改善交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流通股份比例,促进公司股权分散化。具体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的方式实现股权优化。(2)合理调整融资结构,避免过高的杠杆风险;并适当调整公司持有流动性资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