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技术凭借自身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照明技术。为了进一步推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商业化进程,构建高效的深蓝光器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多种深蓝光荧光材料,并对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低温荧光磷光光谱、电化学和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然后构建了基于深蓝光荧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一系列成果。1.设计合成了新型深蓝光材料DTF并且对其进行了表征。光致发光光谱波峰位置为433 nm,单重态能级和三重态能级分别为2.91和2.69 eV。构建了基于DTF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所用主体材料和浓度进行了优化。器件的发光处于深蓝光区域,波峰位置为422 nm,CIE色坐标为(0.157,0.045),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5%,外量子效率随亮度增加衰减很小,在1000 cd/m~2的亮度下仍有3%。2.设计合成了新型深蓝光材料TPAF并且对其进行了表征。TPAF具有较好的空穴传输能力,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4、-2.34 eV。构建了基于TPAF的简单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PAF作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器件的发光处于深蓝光区域,波峰位置为414 nm,CIE色坐标为(0.160,0.038),外量子效率为2.8%。3.在TPAF的双层自发光器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TPAF:B3PYMPM激基复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性质,构建了TPAF: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绿色磷光材料Ir(ppy)2acac、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和红色荧光材料DCJTB分别用作掺杂体,器件的启亮电压分别只有2.28、2.34和2.45 V,最大外量子效率为21.4、21.4和5.4%。4.构建了基于PPi-Pid、PPi-Xid和PPi-Mid的非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光谱波峰位置分别为452、440和436 nm,CIE色坐标均处于深蓝光区域,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4.95、4.51和4.60%。为了改善色纯度,进一步构建了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光谱波峰蓝移到448、432和435 nm,CIE坐标得到了改善,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5.95、3.90和4.28%。本文为基于深蓝荧光材料的器件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与器件方面的选择,促进了高效深蓝荧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