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本文针对多菌灵残留问题,筛选高效降解菌系和高效降解菌株,对菌系组成进行分析,对新菌株进行了分类地位鉴定,研究了外源物的添加对多菌灵降解菌系及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并对降解菌系及菌株在土壤中的降解能力进行了评价。具体如下:降解菌系筛选及菌株分离:供试的22个样品经富集培养,筛选得到9个具有多菌灵降解能力的菌系,其中在15d时,对多菌灵含量为600mg/L的培养液中多菌灵的降解能力超过50%的菌系是DJL-161、DJL-164、DJL-165、DJL-166和DJL-167;从降解菌系中分离到46株菌株,其中具有较高多菌灵降解能力的菌株5株,其中在15d时,对多菌灵含量为600mg/L的培养液中的多菌灵降解能力超过50%的菌株是DJL-111-3、DJL-165-2、DJL-166-2和DJL-167-4。降解菌系组成及菌株鉴定:菌系分析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多菌灵降解菌系中某些菌系之间有相同的菌株,同样得知这些菌系中的菌株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一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菌株在DJL-96、DJL-165、DJL-166、DJL-167、DJL-171和DJL-172都存在。通过菌系和菌株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所筛选得到的菌株位于菌系中,但并不一定是菌系中的最优势菌株。DJL-111-3、DJL-161-4等5株具有多菌灵降解能力的多菌灵降解菌株,除DJL-161-4鉴定结果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 sp.)外,其余4株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外源物对多菌灵降解影响:结果明确,促进剂306号、促进剂501、促进剂502和促进剂503对菌系的降解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剂301、促进剂303、促进剂305、氯化铵、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菌系的多菌灵降解效果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部分糖类和氨基酸类有机物对各降解菌株的降解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有机酸和酚类有机物对多菌灵降解菌株的降解效果起到抑制作用。菌株及菌系对土壤中多菌灵降解:结果表明,在多菌灵含量为5mg/kg的土壤中多菌灵降解菌系及菌株的降解能力都较高,其中72h时,对多菌灵含量为5mg/kg的土壤中的降解率达到95%以上的菌系有DJL-111、DJL-161、DJL-164、DJL-165和DJL-171;达到95%以上的菌株有DJL-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