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丰银行是近代时期英国在海外殖民地设立的最具有影响力的银行之一,同时也是近代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金融机构。它的营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全球性金融百货公司式的商业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的时候,汇丰银行又重新作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开展营业活动,开始了新一轮融入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过程。汇丰银行与中国近代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创办于1864年的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作为一家半殖民地的金融机构,获得了至高的地位。一方面,它无法选择历史环境,从其成立之初就深深地卷入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复杂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英国对华资本输出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环境,从一开始就主动制定符合“特殊环境”的银行经营原则和发展战略,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经营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重点,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19世纪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在英国的金融活动中,汇丰银行则居于主导地位。在19世纪后期,世界银价剧烈变动,老牌外资银行多数处境艰难之时,例如资格最老的丽如银行,在1884年停业改组以至1892年彻底崩溃,汇丰银行在同一时期内却营业鼎盛,长期处于银行业的领先地位。本文正是以这一现象为突破口,首先介绍19世纪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中国金融发展的概况,接着论述19世纪后期外资银行的发展和汇丰银行优势地位的确立,最后对汇丰银行与老牌外资银行相比较能够在近代中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与其他外资银行的对比,以及对汇丰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绩效的考察,得出汇丰银行的成功在于其在成立之初就以中国为定向,确立“本土化”的战略,定位于“中国的银行”。这是其他外资银行所不能比拟的。汇丰银行的发起者和管理者知道,一个新的银行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能够满足当地的各种需要,争取各种公司的加盟,并承诺为这些公司进行金融服务,以弥补其他银行的不足。于是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将银行业务定位于中国的经营战略。它将总行设在香港,而不是英国或印度,资本以银元为计价单位,而不是英镑,这是与其他英国在华银行最大的不同之处。正是基于这样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和“中国本地银行”的目标,才使得汇丰银行不论是在资本筹集、存款吸收、银行资金有效运用及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等各个方面,总能够对当地的商业需要保持持久的理解,并且能够对银行所在地区的业务需要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最终使得汇丰银行超过老牌外资银行,在近代中国银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