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交替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均居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首位[1],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90%以上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是因感染EV71病毒所致,目前EV71病毒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项目组前期发现长爪沙鼠对EV71病毒较为敏感,已成功建立了EV71病毒感染的沙鼠动物模型,21日龄及以下的沙鼠对EV71病毒100%敏感,对病毒的敏感期优于现有的小鼠模型,本论文将通过沙鼠模型研究EV71病毒的致病机制。 本文成功构建了体外沙鼠原代肌肉细胞模型,发现肌肉细胞感染EV71病毒后出现皱缩,变圆,漂浮的形态学变化,Hoechest33258染色法观察到细胞内染色质发生浓缩,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到磷脂酰丝氨酸外翻,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到凋亡标志蛋白PARP-1与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被剪切激活,表明EV71病毒诱导肌肉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EV71病毒可以通过激活NF-κB通路,抑制抑凋亡蛋白Bcl-xl与Bcl-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EV71病毒感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因是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炎等重症症状。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发现感染EV71病毒沙鼠的脑干和脊髓的病毒载量较高,通过病理切片等发现脊髓和脑干组织出现噬神经现象等严重病变,与临床病人症状类似。通过对感染沙鼠的脑干组织进行全转录组(RNA-seq)分析,并对上调基因进行体外RT-PCR验证发现:IL-1β、TNFα和IP-10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提示EV71病毒可能通过诱导神经组织的细胞因子风暴杀伤沙鼠。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初步阐述了EV71病毒对沙鼠肌肉细胞和沙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致病机理,为长爪沙鼠动物模型应用于手足口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