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肿瘤是机体中的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一旦形成则持续生长,破坏正常的组织与器官。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显得突出,已成为目前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浸润生长、累及邻近器官组织,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这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点,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是由Rettig等1988年报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F19识别的一种膜抗原,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具有分解明胶和Ⅰ型胶原的活性以及类似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 DPP)的活性,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使肿瘤细胞脱离原来的位置,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远处转移。另一方面,FAP还可能参与生物活性肽和趋化因子的裂解,从而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组织重塑。FAP抗原表达在多种恶性上皮肿瘤的间质细胞(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结肠癌、食管癌等),而在正常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和良性肿瘤间质中无阳性表达,提示其可能是一个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侵袭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是一个二聚体,分子量为25,000,由两条112肽通过两条链间的二硫键组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贮存、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体内主要存在TGFβ1、TGFβ2、TGβ3三种形式,其中,TGFβ1是人体内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多种肿瘤组织中,TGFβ1表达增高,并参与肿瘤增殖、分化、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促进反应性肿瘤间质的形成。因此,TGFβ1可能与FAP的表达有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FAP和TGFβ1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强度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二者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分析其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定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P、TGFβ1在40例石蜡包埋的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二者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二者表达强度间的相互关系。另取10例肺大疱和肺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做对照。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检验性水准。结果1、FAP在正常对照组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40例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0%(36/40),主要表达在肺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内,呈棕黄色,统计学分析显示与病理分级无关(P=0.986),与临床分期相关(P=0.017),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FAP的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加。部分肿瘤细胞也有少量阳性表达。2、TGFβ1在正常对照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肺腺癌组中表达于癌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率为87.5%(35/40),统计学分析显示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有关(P=0.030,P=0.013),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和临床分期的增加,TGFβ1的表达强度也增加。3、FAP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00),即随着一个因子表达的增强,另一个因子的表达也随之增强。结论1、FAP作为存在于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间质中的因子,在肺腺癌间质中亦有阳性表达,与其浸润增殖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肺腺癌演进情况的指标。2、TGFβ1在肺腺癌中呈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相关,且与肿瘤的演进程度相关。统计学分析提示与FAP的表达呈正相关,已有体外研究证实TGFβ1可促进FAP的表达。3、在肺腺癌组织中,同时存在FAP和TGFβ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一定的分子机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浸润,可作为判定肺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并有可能成为肺腺癌治疗的靶点。4、联合检测FAP和TGFβ1有助于确定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定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