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研究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IPC)对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早期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不使用间歇充气加压组(对照组)和使用间歇充气加压组(IPC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处理,IPC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使用IPC,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同时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髂外、股及腘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计算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DVT8例,发生率为13.33%;IPC组发生1例,发生率1.67%,两组比较,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PT、APTT、INR、FIB和D-D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PT、APTT、INR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FIB和D-D均升高(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PT逐步缩短(P<0.05),APTT和INR均无显著变化,FIB和D-D逐步升高(P<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行彩超检查,对照组下肢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小于I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通过周期性的充气及排气,能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预防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物理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