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展开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上海高校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和推动下,通过积极打造“3+1+X”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挖掘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逐步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2016年,上海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先期探索经验被吸纳进中央31号文件;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使之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正是基于此,本文将着重考察上海高校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并从专业课的角度来探索上海高校已有的做法、经验、成效与问题。全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和理念进行梳理和界定,主要是厘定“课程思政”的内涵,进一步论证“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必要性。其次,考察上海高校目前推进课程思政的现状,并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样本调查和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探析他们对政治认识与价值认同的情况、对专业教学蕴含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评价与建议等,从而为今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最后,在考察和概述国外专业课程教育的特点及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从专业课角度,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内容评析,对目前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特别是专业思政的建设路径及其优化上,围绕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相关机制体制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