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丘脑出血(Hypertensive thalamic hemorrhage HTH)破入脑室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按是否存在三脑室受压梗阻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分为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丘脑出血量均>10ml。25例保守治疗行内科综合治疗+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手术治疗80例: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组(对照组)40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微创血肿穿刺引流组(观察组)40例,术后常规予尿激酶2万U灌注碎溶血凝块以利引流,复查颅脑CT显示脑积水缓解后常规行腰大池引流术。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疗效,比较血肿清除时间、第3脑室通畅时间和拔出引流管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颅内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率、交通性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和30 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分别计算各组治疗后14d和30d的NIHSS评分降低值(均与治疗前比较)。随访时间3-9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同时观察死亡率。两组对比,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探讨治疗HTH破入脑室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行侧脑室+血肿引流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第3脑室通畅时间和拔出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脑室引流组患者(P<0.05),上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交通性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脑室引流组患者(P<0.05),术后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d和30d时的NIHSS评分降低值均显著高于脑室引流组(P均<0.01)。3月后侧脑室+血肿引流组患者的效果良好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脑室引流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丘脑血肿穿刺引流既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压,又能处理丘脑血肿并从根本上解除三脑室受压所致的脑脊液循环障碍,较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疗效好,并发症少。为治疗HTH破入脑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