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phorum spreng),隶属菊科泽兰属,系多年生草本。原产地墨西哥,自186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到夏威夷群岛等地,后逸为野生,现已广泛分布在北纬37°、南纬35°的热带、亚热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世界恶性杂草之一。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面、湖北等省(市)都有危害。其年扩散速度30km左右年,繁殖力、适应力、侵占性和抗逆性很强,危害之大,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农、林、牧的生产,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加强紫茎泽兰防除试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紫茎泽兰在贵州省的危害分布调查开始,在摸清其发生危害情况,了解其在贵州省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调查、化学防除试验和生物替代控制试验,从而探索防除紫茎泽兰的各种有效措施。首先通过对青冈林、麻栎林、板栗林和沙仁地等紫茎泽兰危害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地植物中有无对紫茎泽兰有化感作用的种类。通过调查,从现状看,没有发现对紫茎泽兰有明显化感作用的种类。在化学防除紫茎泽兰试验中,通过第一试验筛选出最好的除草剂草甘膦。在第二次防除试验中进筛选了最佳使用浓度,同时创造性的加入了增效剂—洗衣粉。生物替代控制方面,选择的树种较多,由于新造林地成林需5至8年时间,试验研究在做,但短期内看不出效果,只有本底调查数据,本文就不详细介绍,重点在以草代草上进行观测研究。通过对皇竹草和紫茎泽兰的株高、根系覆盖面积和叶面覆盖率的试验观测对比得知皇竹草替代紫茎泽兰是效的,且更能保持水土,防止石漠化。通过本研究可以推断,利用除草剂草甘膦防除紫茎泽兰和生物替代用皇竹草控制紫茎泽兰是完全有效的,也是可行的。在贵州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具有一定推广价值。至于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其它树种对紫茎泽兰的生物替代作用以及利用病毒防除紫茎泽兰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