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原小说的美学意义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的小说为个案,对其逻辑行程和历史命运进行梳理,揭示出其内蕴的新的美学原则——“怎么写”,并深入论述了“怎么写”的发生,“怎么写”的本体论意义,以及写得“怎么样”。从而立体化地展现了马原小说从“写什么”到“怎么写”转换的自觉,以及使“怎么写”从方法论上升到本体论,从写作技巧上升到美学的高度的历史过程,并证伪了其局限性。在论述过程中,笔者引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从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阐释了“怎么写”的本体论意义。在结构主义语言学那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稳定的,马原小说首先突破了这种限定,实现了文学语言的“能指”与现实“所指”的剥离;不仅仅如此,他进一步运用“陌生化”的手段延长“能指”到达文学“所指”的过程,进而使“能指”在文学作品中获得独立和优越的地位,使文学语言滑动在“能指”的链上。虽然马原小说最终因为“技术化倾向”或思想“失重”等原因陷入困境,但他的小说在与当代肯定性文学的差异中,呈现出否定与超越的张力,并凸显出独特的美学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古代、近代和当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很多著作名篇、文化大家遗失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如恒河沙数的典籍文献,进一步的保护、整理和
小学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对培养学生增加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的教
信息技术时代,大家对于多媒体课件已经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增添光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具体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
在三、四十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系列,如农民、知识分子、战斗英雄、妇女等等,其中农村干部角色也是其中的重头戏。解放区作家着重从阶级的视角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
本文通过对食指、海子和王家新这三位诗人及其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探讨近三十年(1978至2008年)来中国新诗的诗歌精神。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及食指及其承担的诗歌精神。主
自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起,对大历时期两大诗会的研究也开始渐渐引起学界注意,大历时期江南两大诗会中活跃的江南诗人群继大历十才子之后成为另一个研究点。本文主要
许南英,字霁云,号蕴白或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出生于台湾府城西定坊武街馆,民国六年丁巳(1917)卒于印度尼西亚的棉
论体文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文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文体进行再研究。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概
《韩非子》作为一部先秦典籍,其称引故实处很多。作者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法治的理论依据,提出治国之法;同时大量地运用古史、故事、古语来论说事理,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