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但传统的隐喻研究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或是一种修辞手段。上个世纪70年代,莱考夫和杰克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识隐喻学的开端。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人们通常使用熟悉的事物来表达或理解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正是由于隐喻的普遍性,认知隐喻理论认为,在目的语中学习、使用和理解隐喻的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就是“隐喻能力”。近年来隐喻能力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不多,且大多数研究仍以介绍性经验或总结性理论探讨为主,而实证研究较少。这些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了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关系,几乎没有研究涉及隐喻能力和学习者内部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的关系。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发展状况及进一步探究不同性别的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的差异性。具体的研究问题是:(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发展现状如何?(2)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其认知风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3)男女生组各自的隐喻能力发展情况如何?两组受试的隐喻能力是否具有差异性?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安徽大学68名大二本科生。测试工具为本研究者修订的Janette Littlemore (2001)隐喻能力测试问卷。将所获得的数据经过搜集整理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就总体而言,我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其次,男女生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具体来说,男生倾向于场依存型,而女生倾向于场独立型,而场独立型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比场依存型的高。因此,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其隐喻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后,男女生组的隐喻能力发展水平都很有限。男生组识别隐喻的能力和女生组相当,但他们解释和产出隐喻的能力都低于女生组。此外,虽然男女生组在隐喻的解释和产出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但仅在解释隐喻方面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具体而言,女生组的隐喻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男生组。不同性别学习者的所学专业、价值体系等可能都对这一研究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隐喻能力方面的相关理论,还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