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尾龟》作为清末吴语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语言运用方面,作者张春帆有意地采用苏白记言,使书中人物对话时的神情声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面貌,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吴方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以《九尾龟》吴语实词为主要考释对象,根据《明清吴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注释,结合《说文解字》《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对其中出现的吴方言实词进行探究。在探究词义时,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既对方言词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说明,也以同时期其他吴语作品中出现的例句为佐证。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晚清时期吴方言词语的发展状况及规律。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研究概况,介绍明清时期苏沪方言词汇的研究概况;《九尾龟》研究现状;对方言词的界定;研究方法以及《九尾龟》的研究价值及意义做介绍。第二、三、四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明清吴语词典》的穷尽式检索,罗列出《九尾龟》中出现的全部吴方言实词,以《同义词词林》分类标准为参考,以词性和语义为分类标准,对这些吴语词语进行分类例释。将统计出的吴语方言词按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歇后俗语四大类,再细分:一、名词下分为4类:1人;2物;3时间与空间;4抽象事物;二、形容词分为两类,1修饰人;2修饰物;三、动词分为:1肢体动作;2心理活动;3活动;四、歇后语。大类下根据语义特征进一步的细化,分成不同的小类。在具体探究词义时,结合其他吴语小说作品,进一步明确该吴方言词语的意义及使用特点,从而展现词义的来源、演变以及该词在今天苏沪方言中的保存情况。第五章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