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1911—1942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用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的话说,“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主要关注其作品在性别叙事、阶级叙事、民族国家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弱势情怀与启蒙立场。所谓弱势情怀是一种下者本位、弱者本位、幼者本位的情感倾向,它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萧红那样被饥饿、寒冷、疾病、爱情逼到无可退避的死角而孤立无援,这形成了萧红的弱势文学观,即将无限的爱投降了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包括穷人、女人、儿童、老人;所谓启蒙立场,是萧红从“五四”新文学那里继承的遗产。特别是深受鲁迅影响,她也向来以鲁迅的学生自居,终其一生都在自觉坚持鲁迅的启蒙精神。用她自己的话说,“L(鲁迅)没完成的事业,我们是接受下来了”。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引言是对论文所采用的研究视角的说明;正文包括三章六节,第一章分析萧红性别叙事中对女性弱势地位的呈显,以及如何运用启蒙立场解构革命话语和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漠视。第二章分析萧红在阶级叙事中对乡土人民“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的刻绘,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第三章分析萧红在国族叙事中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在抗战背景下对民族痼疾的鞭挞;结语部分简要评价弱势情怀与启蒙立场的交织对萧红文学价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