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核糖体蛋白L5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籽粒灌浆与胁迫条件下的表达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前期小麦冻害基因芯片的结果,发现一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BJ308939)在5°C低温冻害胁迫后其表达量显著上升,且此序列与拟南芥的AtL5基因序列有中度相似性,此EST序列可能为小麦L5基因的部分片段,推测其在小麦受冻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此EST序列为基础,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 RACE),首次克隆出小麦L5基因(命名为TaL5)的cDNA全长,其长度为1158bp
其他文献
籽粒性状是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的农艺性状。粒型和粒重性状相关QTL的遗传定位和效应分析,对水稻品种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通野生稻长时间在野生状态下生存,在各种
脂肪氧化酶(LOX)活性是影响小麦及其制品储藏特性和色泽的重要原因之一。LOX活性可以增加面粉白度,但活性过高会导致面粉过白而丧失营养价值;低LOX活性可以有效延长小麦及其制品的保存时间,同时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本文选取2015和2016两年收获的130份小麦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两年LOX活性对比,分析其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来源地小麦LOX活性分布趋势,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2016年收获的安徽省区域试验
纹枯病是水稻世界性的三大病害之一,其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在水稻的多个研究群体中检测到了抗纹枯病QTL,涉及到了水稻的全部12条染色体,其中水稻的第9号染色体是发现抗纹枯病QTL次数较多的染色体。本课题组利用TQ/LMNT的F2无性系群体,在相对抗病亲本特青第9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抗纹枯病QTL qSB-9TQ,并利用近等基因系证实了其位于标记Y242~Y93.5之间。遂采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