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了解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现状,为口腔科医院感染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2.提高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行为执行率。3.提高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风险,预防交叉感染,最大限度的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研究方法第一阶段:参考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调查问卷》,以了解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手卫生行为执行情况、职业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口腔诊疗器械、设备规范使用情况,分析执行率较低的行为。第二阶段:成立口腔科医院感染学习小组,共同编制学习资料包,同时举办口腔科医院感染教育培训班,邀请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家、教授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历时6个月,共48学时。培训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手卫生、口腔诊疗操作中的职业防护、口腔各专科诊疗器械、设备的规范使用。每次理论培训结束后,授课专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操作演示。第三阶段:以前期现况调查结果为依据,拟定《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观察记录表》,采用单盲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远距离隐蔽观察,收集研究对象在工作中的医院感染防护行为,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1.前期调查中,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手卫生行为、职业防护行为、规范使用口腔器械、设备行为得分分别为45.21±3.00、27.75±2.81、43.16±2.84。2.戴手套前、脱手套后洗手,治疗前指导患者用漱口液漱口,使用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等相关设备前后踩脚踏板冲洗管腔30秒等16个条目得分低于2.8分,依从性较差。3.系统的医院感染培训后,多数医院感染防控行为执行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手套前、脱手套后洗手,每次治疗结束后清洁消毒综合治疗台表面等6个条目的执行率培训后未见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工作量大”是影响职业防护措施执行最主要的因素(32.5%),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也占一定比例(31.3%),其余两个障碍因素是职业防护认识缺陷(18.1%)和个人责任感缺乏(18.1%)。结论1.新入职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行为依从性有待提高。2.系统性的口腔专科医院感染教育培训需更细致、持续的进行,要注重每次培训的效果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3.优化配置口腔科人力资源,争取实现四手或六手操作医护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