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洛、阮元与清中后期骈散之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骈文自魏晋六朝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在文学史上充当着重要角色,唐宋古文兴起而后骈文渐衰,古文渐成“正统”。清代桐城古文派尊古文而贬骈文,姚鼐撰《古文辞类纂》对六朝骈文一概不收,桐城派的文学观念对其时影响深远。在骈文中兴的背景下,李兆洛和阮元分别以不同方式为骈文正名、重新确立文学上的地位,一个编选《骈体文钞》提出沟通骈散的理论,一个撰写文论企图将古文驱逐出“文”之系统。李兆洛的《骈体文钞》成书过程是极可注意的事件,一方面由于《骈体文钞》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刊刻的第二年便匆匆问世,其对垒意味十足,另一方面姚鼐《古文辞类纂》正是在李兆洛的校阅下刊刻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审阅《骈体文钞》便觉别有一番用意;对于阮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扬州《文选》学背景、与友人的交往上面,另外还重点考察阮元各篇骈文理论著作,由于学界对其引用的多,而甚少爬梳各篇著作的先后顺序和发展逻辑,因此梳理的工作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阮元的骈文思想。本文拟就骈散之争背景下,以李兆洛和阮元为中心研究二人的骈文理论,以重新梳理并认识清中后期这一个性鲜明的文学辩论。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广州话谚语、歇后语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兼顾考察了当地詈语,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它们作了静态分析。结合材料着重比较了三大民系中自然环境差异下,社会文化的不同,并对此
学位
将乙二胺(EDA,60 g/mol)、四乙烯五胺(TEPA,189 g/mol)和两种聚乙烯亚胺600(PEI600g/mol;PEI1800g/mol)分别负载在MCM-41上制备氨基功能化介孔材料,研究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和
本文运用文艺学、美学、语用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以东北民俗喜剧(包括二人转、东北喜剧小品、东北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东北民俗文化叙事中的传承关系。
学位
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命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随着观众文化品味、文化素质的提高,命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电视剧作为人们精神娱乐的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