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死亡率极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很多患者最终发展为肝衰竭而危及生命,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肝衰竭中常见的类型。炎症和中性粒细胞功能不全在ACLF中起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也参与其发病机制。原位肝移植是肯定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供肝的缺乏,人工肝治疗也为患者赢得自发性恢复或者过渡到肝移植时间。作为人工肝治疗中经典治疗体系的一种,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我国应用广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是体内白蛋白与次氯酸氧化的产物,是氧化介导的蛋白质损伤的重要标志物。研究显示AOPP除了可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外,还能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而且其有51%通过肝脏代谢。但是,除了国外有关于AOPP与肝硬化的少量报道外,目前国内外仍没有关于AOPP与ACLF方面的研究。研究目的主要观察血浆AOPP的水平是否能监测ACLF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进一步研究PE治疗是否对清除AOPP有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50例ACLF患者、30例代偿期肝硬化(cirrhosis, CR)患者、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浆AOPP测定。为了进一步研究AOPP与凋亡的关系,上述四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 CK18 M 30)。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了ACLF患者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而且,ACLF患者每次PE治疗前后的AOPP水平同样被检测。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χ±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 VA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AOPP与其它指标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利用受试者运行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ACLF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ACLF组血浆AOPP水平明显高于CR、CHB和健康对照组(69.45±29.04μmol/L对比19.67±7.02μmol/L,26.75±5.21μmol/L和21.35±6.15μmol/L, P<0.001),2. ACLF组血清CK18 M 30水平明显高于CR、CHB和健康对照组(731.16±355.31IU/L对比262.56±120.29 IU/L,85.98±32.43 IU/L和99.60±32.98 IU/L,P<0.001)。3.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OPP水平与总胆红素(r=0.621, P<0.001), Child-Pugh评分(r=0.717,P<0.001),MELD评分(r=0.597,P<0.001), CK18M30(r=0.385, P=0.006), TNF-α(r=0.429, P=0.002)呈正相关。4.ROC分析显示,AOPP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32,cut-off值是74.21μmol/L,敏感性70.6%,特异性84.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OPP和MELD评分是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是1.030和1.201。5. ACLF组患者第一次PE后血浆AOPP水平下降至43.67±20.64μmol/L(P<0.001),最后一次PE后血浆AOPP水平是34.65±18.14μmol/L (P<0.001),第一次PE治疗后血浆AOPP水平下降最明显(37%)。6.动态监测ACLF组AOPP水平发现AOPP较TBIL变化早,且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变化趋势不同。研究结论1. ACLF患者普遍存在高AOPP血症,提示ACLF患者有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存在。而且,AOPP可以动态监测ACLF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2.血浆AOPP水平和肝细胞凋亡成正相关。3.血浆AOPP水平是ACL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4.PE治疗可以清除AO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