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受汉语影响较深。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历史比较,还未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东乡语的发展演变。本论文就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探讨东乡语历史发展问题。全文通过分析东乡语汉语接触影响的条件、方式、过程、结果,为阿尔泰语系语言与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影响提供了一个例证,也为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全文共由六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东乡族现状以及历史发展、东乡语基本面貌及其使用情况。在这一部分,根据东乡语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以及蒙古语历史文献,提出东乡语是在中世纪本部蒙古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观点。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东乡语汉语接触的社会历史条件东乡族及双语社会的形成。从东乡族的语言和历史来看,主要是因为与汉族、回族杂居,为了沟通,通过学习,形成了双语现象。尔乡族双语社会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双语社会中,借贷和类化成为东乡语汉语接触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宗教因素,在东乡语汉语接触过程中,经堂用语和“小经”文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经堂用语和“小经”文字的出现促进了东乡语者发音习惯的彻底改变。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汉语对东乡语语音系统的影响问题。受汉语影响,操东乡语者的发音习惯彻底改变,由此引发了东乡语语音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基本单元音减少、复元音增多、没有发展出长元音;大部分音节末尾辅音脱落或变异:元音和谐律趋于解体等等。变化后的语音系统明显向汉语靠拢。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汉语对东乡语词汇系统的影响。东乡语汉语借词占总词汇的40%左右。汉语借词的语音形式习惯于保留原貌,,语音形式与当地汉语方言相似。汉语借词与固有词并存并用,语义呈互补状态;或固有词使用范围缩小;或固有词词义出现转义现象。汉语借词完全替代固有词的情况越来越多。 随着汉语影响的深入,汉语语法结构也开始渗入东乡语,使东乡语固有的语法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异现象。第五章探讨的就是有关语法系统的变异问题。例如,并列副动词后可以直接连接形容词、联系动词省略、名词的格省略等等。这些变异现象反映了东乡语语法系统逐渐偏离固有发展轨道的迹象。尤为明显的是,汉语虚词的大量借用,东乡语有从后置词型语转向前置词型语的趋势。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一个理论总结。首先阐述了东乡语汉语接触在各语言接触现象中的地位。根据东乡语汉语接触的情况,可以从语言系统的变异、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和影响程度三个方面来给东乡语汉语接触定位。从语言系统的变异角度看,东乡语在汉语影响下语言系统产生了局部性的变异,变异最大的是语音系统,其次是词汇系统,最后是语法系统。从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来看,东乡语处于语言兼用阶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东乡语和汉语承担着不同的交际功能。从影响程度而言,汉语对东乡语的影响属于语言的深层影响。东乡语不是混合语,也不是语言的混合现象,也没有产生质变。其次,阐述了东乡语汉语接触研究对语言接触研究的启示。这一启示主要体现在:语音结构的系统性变化可以源自语言接触;语言的接触关系对语言具有促进发展和延缓发展的双向作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语言的接触影响有叠层现象。最后把东乡语汉语接触现象描写为“改向—同构—互协”模式。在汉语的强烈影响下,东乡语偏离了固有的发展轨道,改变了发展方向,即“改向”。改向的结果是东乡语出现了诸多与汉语相似的语言现象,即“同构”。东乡语受汉语影响的同时,以母语干扰的方式对当地汉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了东乡语和汉语在接触过程中的互相协调性,即“互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