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定量消融脾组织对脾大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研究,认为微波定量消融脾脏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本研究在于探讨脾大、脾亢微波定量消融脾脏组织对机体及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对10例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腹腔镜监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行脾组织微波定量消融治疗,观察治疗中脾组织的改变及出血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7天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及依赖于脾脏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因子Tuftsin水平,与10例脾大、脾亢行全脾切除术患者上述观测指标相对比,比较微波部分消融脾脏疗法与传统的全脾切除术对患者近期机体及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对微波部分消融脾脏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变化,初步评价微波部分消融脾脏治疗脾大、脾亢疗法对患者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结合脾脏消融体积的大小,初步探讨消融体积与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趋势的关系。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扣NK细胞的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Tuftsin的检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结果(1)脾大、脾亢患者全脾切除术后1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淋巴细胞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NK细胞术后7天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Tuftsin水平即明显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于3天、7天一直呈递减趋势,提示全脾切除术后近期机体免疫功能受损。(2)脾大、脾亢患者微波消融部分脾脏后1、3、7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脾脏特异性免疫因子Tuftsin水平较治疗前没有明显改变,B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后1天即较治疗前开始升高,3天、7天时仍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微波部分消融脾脏治疗脾大、脾亢后近期未损害机体
其他文献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杭州人,我一年不知要去清河坊历史街区游览多少次。或许是去买万隆的火腿、酱鸭、醉鸡,或许是去方回春堂问病配药,或许是去羊汤饭店喝一碗羊汤、吃一客羊肉烧卖……这一天,我又顺着店铺,在人行道上闲逛,东张西望。突然在一家糕饼店的柜台上,见到一叠印着“八珍糕”三字的糕点,不禁一呆,立住了脚:“这物几十年没见了啊!”  幼时,我消化不良、积食不化,那时中医的叫法叫作“疳积”,最常用、最方便的中
期刊
期刊
目的:遗传性板层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及突变筛查。 方法:1.采集一个板层白内障家系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进行经典遗传学分析和细胞遗传学检查 2.提取家系成员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