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入——学习者的目的语接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多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是目的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课堂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在课堂研究的框架内,描述教师话语往往从输入和互动两个角度;输入角度主要研究作为学习者目的语输入的教师话语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特点;互动角度则侧重师生双向交际中的教师话语。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偏重教师话语的互动特点,而对教师话语本身的语言学特征鲜有问津。此外,以往研究都是描述在职教师的课堂话语,从未涉及高师英语专业实习生的课堂话语;高师英语专业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的英语使用者群体,既是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又是新手英语教师。鉴于以上两点,本研究将中国高师英语实习教师在高中实习时的课堂话语输入特征作为考察对象。 本研究从七个维度分析了实习教师的话语,即师生话语量,目的语的使用比例,话语的功能分布,语速,词汇量,句法特征(包括句子长度,从句数,动词标记程度,语法准确度和句子类型分布)以及话语修饰(即自我重复)。以此为框架分析从课堂观察和录音中获得的实习教师课堂话语,从中发现教师话语的输入特征。研究得出如下的结果: 总体而言,实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使用英语授课,提供较为充足的语言输入;汉语只在为节约课堂时间和避免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实习教师倾向于放慢语速,使用更多的基本词汇同时使目标词汇具有突显度,句子长度较短,从句较少,动词较多以一般现在时的形态出现,更多地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使用自我重复作为话语修饰,因此,语言的可理解性较好;但与此同时缺乏必要的复杂性和丰富度,不善于通过创造丰富和自然的语境,而是较多地通过简化语言来保障可理解性,并且实习教师话语的语法准确度也不十分令人满意。此外,实习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话语时间,学生参与课堂话语的机会较少,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同时,实习教师在语言教学和课堂管理方面尚缺乏经验,这对他们的课堂话语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研究结果一方面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实习教师应更加关注自身的课堂话语情况并尽力改进以便给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师范院校语言师资的培养和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些启示,即进一步强化语言技能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训练,增加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口语课程的开设;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学的紧密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延长实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