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消费碳足迹时空迁移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每年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逐渐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国政府不断强调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更是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承担减排的义务。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远不及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传统能源,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目前亟待解决。我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全球低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有义务为环境的友好发展做贡献。基于上述因素,本研究以能源终端消费量为基础,测算了我国30个省域单元的碳足迹。分别从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角度来分析省域碳足迹的时空迁移,并基于STIRPAT模型和EKC曲线,阐述对我国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的碳足迹居世界第一,环境压力问题亟需解决。从2003年到2014年,我国碳足迹总量的增长率为557%,平均每年的变化强度为25.96%,省域的之间的碳足迹增长有明显的差异性并逐步扩大。碳足迹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性,表现出明显集聚特性,区域碳足迹的影响不仅来自于本身还与周边区域息息相关。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碳足迹普遍高于西部地区,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第二,基于STIRPA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产业所占比重、高新产业占比、人均GDP。人口数量对碳足迹的影响最高,弹性系数高达14.8867。整体上看,我国东部人口高于西部,其生产生活所依靠的能源也在与日俱增,环境压力随之增加。我国人均GDP每增加1%,碳足迹增加0.5188%。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省市人均GDP均高于内陆地区,前者对碳足迹的贡献必然高于后者。总体来说,人均GDP是碳足迹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会增加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质。第二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碳足迹减少2.084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第二产业占比越高,减排作用越大。高新产业占比对环境压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弹性系数为1.4267。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提升环境质量领域的少之又少,反而会增加环境压力。基于以上分析,碳足迹的区域差异性特征日益凸显,且区域间相互影响,人口、富裕、技术等因素也对空间差异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人均GDP对碳足迹的影响程度最小,弹性为0.5188,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慢慢变弱。本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分析,探索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
其他文献
当前,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用电检查中窃电与违约用电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主要因为窃电与违约用电会对供电形式的规范性与主要秩序等造成影响,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对电力
全球化发展成为时代重要发展力量,它必然对民族国家及其教育政策发挥重要影响,也导致全球教育发展走向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其理论观点深刻影响到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工程建设项目是推动国民经济往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深深影响着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而工程供应链上关于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以及多项任务问
我公司某产品采用了HB3-52-4×35×220Ⅱ的压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压簧的自由长度缩短,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如何保证该压簧在长期工作状态
采用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锈病(Pucciniasorghi Schw.)和小豆锈病(Uromyces appendiadatus Ung)的病害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锈病的空间分布型发病前期为聚集分布,发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S公司是一家以化工中试开发为主营业务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提高公司中试项目快速、高效的完成,实施项目化管理。S公司成立后虽然进行了项目化管理,但对于现代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