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车事迹及系年考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周游列国事迹及系年问题是学术界存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古今学者对此多有研究,至今尚无定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皆据《史记·孔子世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本身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以及后世的辗转流传,文献难免会出现讹误。这就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在对文献剥丝抽茧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无法从中窥其真相。要解决这个历史谜团,我们必须对诸家之说进行检讨。  于是,对诸家关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事迹的考证及其系年的断定,一一进行梳理,特别是胡仔、江永、狄子奇、崔述、钱穆、梁涛等学者的相关著作。笔者发现,诸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分歧,观点悬殊很大,不敢苟同,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1、孔子过匡、过蒲问题。狄子奇《孔子编年》把过蒲放在过匡之前;崔述《洙泗考信录》认为畏匡过宋似为一事: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则认为匡蒲之难实为一事,并且孔子畏匡事为后世误传;钟肇鹏《孔子研究》所附《孔子系年》只列过匡之事,未提及过蒲之事。笔者认为孔子仅有过匡之事,未曾过蒲。  2、孔子前后几次适陈及其居陈年岁问题。关于孔子前后几次适陈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崔述、钱穆等皆认为孔子适陈只有一次,但有的学者认为有两次甚至三次;关于孔子居陈时间问题也主要有两种说法:江永、狄子奇、梁涛等皆主一年说;钱穆、张秉楠等皆主三年说。笔者认为孔子适陈只有一次,居陈时间实为三年。  3、陈蔡大夫兵围孔子及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之事。关于陈蔡大夫兵围孔子之事主要有两种观点:全祖望、崔述、钱穆等皆认为兵围之事不足信,胡仔、狄子奇等皆从《孔子世家》所记;关于楚昭王兵迎孔子之事,朱熹、崔述等认为不可信,但是缺乏相关力证。笔者认为陈蔡大夫兵围孔子之事乃是绝粮之事;城父之地望实在毫县东南,因而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之事不可尽信。  4、孔子离楚返卫时间问题。朱熹认为在哀公十年,狄子奇、钱穆皆认为在哀公六年,崔述认为在哀公六七年间。而笔者则认为在哀公九年。  本论文从传世文献并结合出土文献所记的材料出发,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观点对孔子离鲁、适卫、过曹、适宋、过郑、适陈、陈蔡之厄以及离楚适卫等等事件的时间和行迹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得出一个合乎历史真相的答案,还原孔子周游列国事迹的原貌。
其他文献
如何处理国家主流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原苏联民族、语言众多,相互间差异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苏联政府的主导下,苏联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诸如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通过建设富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需求,园林工程建设必须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起来.而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施工中,新型高效技术的应
现阶段,城市居民逐渐意识到园林工程的价值,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能够为整个城市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空间,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由于
集体化时代开始的195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以实现工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央的“跃进”精神,江西省也制定了本省的发展规划。以农业生产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有着较多优势,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可借
针对换热站高能耗的现状,从设计阶段的热负荷至换热器的选型、循环水泵、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及运行管理四个方面对换热站进行分析,得出各个部分造成高能耗的原因.提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