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刺激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以不同林分类型(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中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程度套笼放养油松毛虫取食(0头、10头、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的方法,分别于2015年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集各处理油松的2年生针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和防御酶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毛虫取食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纯林和混交林中,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均能诱导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但不同林分类型中受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后油松针叶内防御物质的种类和效果存在差异。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效果更为显著。混交林中,6月份、7月份、8月份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的总黄酮的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6月份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 (2)油松毛虫不同程度取食对油松诱导防御物质的影响。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均能诱导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总黄酮含量随取食程度的增加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两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毛虫取食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混交林内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体内次生代谢物与防御酶的效果和稳定性较纯林更显著;油松毛虫不同取食程度诱导的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存在差异,且随取食程度的增强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