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取食对不同林分类型油松针叶内防御物质的诱导效应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刺激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以不同林分类型(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中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程度套笼放养油松毛虫取食(0头、10头、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的方法,分别于2015年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集各处理油松的2年生针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和防御酶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毛虫取食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纯林和混交林中,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均能诱导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但不同林分类型中受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后油松针叶内防御物质的种类和效果存在差异。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效果更为显著。混交林中,6月份、7月份、8月份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的总黄酮的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6月份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  (2)油松毛虫不同程度取食对油松诱导防御物质的影响。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均能诱导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缩合单宁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抗性相关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混交林中,1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和30头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针叶内总黄酮含量随取食程度的增加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两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毛虫取食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混交林内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诱导的油松体内次生代谢物与防御酶的效果和稳定性较纯林更显著;油松毛虫不同取食程度诱导的油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存在差异,且随取食程度的增强效果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分配格局与动态变化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焦点。土壤碳库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大的碳储存库,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
“生态建设驱动理论研究”是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立项提出。项目的顺利开展,将为充分发挥
本文以内蒙古主要树种油松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油松林抚育强度为10%、20%、30%、45%,华北落叶松林抚育强度为10%、20%、30%,定期对抚
90年代以来 ,军旅历史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意向 ,其中众多的军旅作家开始立足于民间 ,以非常个性化的视角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场景和价值内涵。他们或是在历史中塑造民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