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与日俱增。因此,分析与探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对寻求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思路,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一方面梳理并明确了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从生态系统保育、环境质量改善与资源合理利用三个方面,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从公众关注的角度,选取相关关键词数据信息、分析其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关系及影响,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发现问题与不足,为我国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在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分析中,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对权威数据的收集、处理,得到量化结果,作为主题关系研究的一组变量;在公众关注的分析中,本文选取了2011-2017年的9组数据作为另外一组研究变量。最后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三地在生态系统保育、环境质量改善及资源和利用三个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京津地区在环境质量改善与资源合理利用上明显好于河北地区。因此,在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上,可通过健全区域保护和协调机制、完善体系等方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在公众关注层面,大数据信息表明,京津冀地区发展让公众更加关注环境建设,但这种关注并不具有持续性。因此,从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角度来看,有必要通过提高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程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等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