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教化思想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礼制窘境的历史环境下,荀子游学于稷下并兼采众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化思想体系。荀子以“天人相分”和“人性恶”的观念作为其教化思想的逻辑基础。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论点,分离出人的自由意志,进一步强调人性成于自然且顺势则恶的思想,并阐发了“化性起伪”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荀子建构思想基础之后,继而主张通过礼义的道德教化加以治性,并将礼教视为核心,使其与乐教相结合,共同作为教化当中的主体内容。在教化的实施因素中,荀子指出施教者的标的作用以及受教者的积微至大,同时也注重环境对教化的渗透影响,旨在以尊师、勉学之道辅以礼乐之教化。以上包括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依据、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的体系建构,蕴含着荀子对于君子人格及平治安人的最终依归。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有利于更好的把握荀子教化哲学的思想。
其他文献
以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为视角,研究技术价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并在比基础上探讨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的特殊性理论问题,同时致力于“数字鸿沟”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
学位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异常活跃的先导力量,也是推进技术创
学位
本文力求通过和谐这一主题把斯宾诺莎对生的沉思连接成一整体。通过对斯宾诺莎的“生的沉思”的沉思,本文指出,斯宾诺莎的哲学可以引导我们寻求在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人与自然、人
文章阐述了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本质、特征及其缺陷,言明了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追求的虚妄;论证了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传统哲学困境的解救的不彻底性;重点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