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基于性意向的精神荒原分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康妮与不同男性之间性意向的起伏发展来论述康妮最终获得灵与肉的重生,得以走出她的精神荒原,而克利福德却走向毁灭,陷入精神荒原无法自拔。性意向在这里指康妮“性的定位”,是一个动态过程,她通过与性能力不同的男性接触,最终选定“自然人”梅乐士来达到她自己的自然回归。这是小说的主线,它同时将人、自然及社会三者联系起来。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论,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假设,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劳伦斯的许多小说,包括《查》在内,都涉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及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主要关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人、自然及社会三方面的平衡与失衡之间的冲突来体现。第二章讲述影响《查》这部小说创作相关的四个方面: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文学影响,它们都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密切相关。第三章主要讲述两性及人与自然的理想平衡。在劳伦斯的小说中有很多二元对立的思想,如灵与肉,生与死,平衡与失衡,毁灭与重生等。理想平衡与现实失衡相对立。在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理想平衡中康妮获得重生,相反,她与克利福德的分离恰好从反面说明小说主人公只有通过两性回归才可摆脱精神荒原。康妮与她的德国情人的短暂相处是《查》中性意向创作的开始,为康妮与梅乐士的结合做前期铺垫。而康妮与梅乐士的结合则是最理想的两性平衡,即康妮最理想的自然回归,同时也是克利福德深陷精神荒原的最高潮。第四章是从两性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失衡来探讨性意向创作。此章选取有代表性的两对主人公,康妮和米歇利斯及康妮和克利福德的感情纠葛来说明康妮的性意向选择的失败历程。米歇利斯和克利福德都生活在象征工业文明的城市,远离大自然。城市与自然相对,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这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失衡。而城市里的米歇利斯与克利福德又被工业文明所异化,使得他们失去与康妮性意向选择的机会,继而无法回到与之相对的自然,也无法满足康妮通过性意向来实现人性自然回归的愿望。第五章为结论,劳伦斯极为关注工业文明对人类精神的伤害。在他看来人类只有重返自然,精神才能获得宁静,才能从人类行尸走肉般的现实中走出来而获得新生。但他的性拯救模式是乌托邦式的构想,一个生态乌托邦式的理想。这实际也可看作劳伦斯回避社会现实的无奈选择。总之,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幻想以性活力复归拯救人性的方式虽然不无道理,但也失之偏颇。
其他文献
暴雨成灾,水灾过后,为使爱车损伤减至最小,在此特别就车辆机件润滑部分,提醒车主保修时须注意的细节,以避免因疏忽润滑油遇水劣化的问题,导致机件出现重大损坏.
汉纳·韦伯斯特·福斯特(1758-1840)是十八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有《卖弄风情的女人》(1797)和《寄宿学校》(1798),其中尤以前者闻名于世。作为早期
法律风险:如果合作企业间的OEM合同制订的不够细致、完善、严格,就会造成这种风险.国外名牌的定牌协议文本往往有厚厚的一本,从设备到工艺,从标准到质量,从配件到整机,从价格
停车和开车一样,都是熟练活儿.只要掌握一点技巧,再加上经常练习,停车入位将不再困难.
从日语史的角度看「汉语」,不同时代都有各自耐人寻味的特征。明治时代是新学问的导入期,是江户时代的汉学、兰学为中心的学问体系逐步向近代西学全面转换的时期。新学问、新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语言不再被视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纯粹体系,而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伴随着这种趋势,语言的模糊性研究也逐渐从纯粹语义学的角度走向更为弹性的多视角研究,这种研究
1898年,詹姆斯·怀德曼撰写《人学》,林乐知于1910年(宣统二年)在华人的帮助下将《人学》翻译成中文版本。本文通过中英对照,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着重分析林乐知《人学》的翻译方法
中国家电企业自九十年代开始采取OEM协作方式组织生产后,全国约有80%以上的家电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过OEM协作,而且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家用电器企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包括知名
Q听有人讲,老车该用粘度高的机油.这种个说法对码?rnA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从最根本上探讨,什么是“老车”.一般人对车子新旧的判定,有两个最简单的指标,一是使用年限,另一
系统功能语法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关于语言功能的元功能理论。1968年,韩礼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