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膜弹簧成形仿真和寿命预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对金属薄板成形理论进行了综述.论述了金属薄板成形理论研究中涉及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问题,论述了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理论、有限单元形式和求解格式等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接着,回顾了该论文研究工作之前的研究工作,归纳总结了其建模方法及优缺点.其次,该文论述了金属薄膜弹簧材料单向拉伸试验和成形参数的计算方法.论述了用于单向拉伸试验试件的制作方法、试验方法和加载条件,给出了极薄板各向异性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了材料弹性模量随辊轧方向变化的理论值和试验值,从而判断材料为正交材料,为金属薄膜弹簧成形分析中屈服准则的选用奠定了基础.在材料单向拉伸试验基础上,该文以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为理论基础,对金属薄膜弹簧的成形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建模和仿真.其次,该文论述了制造金属薄膜弹簧的材料的疲劳试验方法.接着,该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金属薄膜弹簧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最后,该文根据仿真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该论文研究中一些未加考虑的因素,提出该论文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总之,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预测金属薄膜弹簧的疲劳寿命.该文在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材料是正交材料,针对该材料正交性的特点,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和通用有限元软件MARC,对金属薄膜弹簧的成形过程和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对金属薄膜弹簧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并考虑了成形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产品制造过程仿真到产品性能指标的预测的方法,并和现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本文以《流浪地球》为例思考影视资源如何有效地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把电影引入语文课堂,意在以兴趣带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采取“以点带面”
该文以阀门产品设计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为重点,通过对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建模技术的应用,系统的探索CAD技术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以适应工业发展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工业发展对机械转子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精度、低功耗、高稳定性的轴承作为系统支承件,并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要求在高速和低速时都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动态性能,有较宽的低速范围和无摩擦工作区域,较高的位置精度和旋转精度等。径-推联合浮环动静压轴集静压轴承和动压轴承的优点于一体,而且在轴颈与轴瓦之间加入了径-推联合浮环,使轴承径向部分和推力部分的油膜分别从单膜变为双膜,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