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快速扩张的现代化城市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愈发紧张的地方财政,已经无力单独承担持续扩大的城市公共需求。在此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眼光聚焦到PPP模式,并率先将其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在整体上取得了有益效果,有力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受到体制因素的影响,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历史发展时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已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PPP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企业获得了参与公共项目的机会,拥有更为广阔地发展空间,闲置的民间资本开始流通,增强了市场活力。从宏观角度来说,政府在引用PPP模式之后,能够利用经济杠杆,通过有效的项目规划、调控,在宏观上营造出优良的经济环境,刺激区域经济发展。PPP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划分监管权责、构建PPP项目法律框架、形成科学的定价机制,也能够进一步完善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空白。本文主要是针对污水处理PPP项目中政府监管进行研究,论述政府监管现状,PPP模式的定义及污水治理的特征,选定J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案例研究,结合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腐败风险,政府项目评估缺乏科学性等,进行了成因分析,结合我国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例如搭建政府监管链标准,优化监管结构、强化权力监督,树立项目风险监管思路、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划分政府监管权力,完善法律法规框架,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构筑坚实的PPP项目人才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