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TiO气凝胶是指由TiO纳米粒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状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也属于纳米材料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性质,TiO气凝胶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器、介电材料、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重要领域.超临界干燥技术是制备气凝胶材料重要的方法之一,用超临界干燥TiO湿凝胶制备轻质多孔大比表面积的TiO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该研究以钛酸正丁酯为原料,乙醇和水为溶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2>气凝胶是指由TiO<,2>纳米粒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状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也属于纳米材料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性质,TiO<,2>气凝胶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器、介电材料、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重要领域.超临界干燥技术是制备气凝胶材料重要的方法之一,用超临界干燥TiO<,2>湿凝胶制备轻质多孔大比表面积的TiO<,2>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该研究以钛酸正丁酯为原料,乙醇和水为溶剂,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得湿凝胶.采用超临界CO<,2>干燥工艺,制得了TiO<,2>块状气凝胶;采用超临界乙醇干燥制得了TiO<,2>纳米粉体.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中,水和乙醇用量及溶液pH值对凝胶化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室温下制备TiO<,2>湿凝胶的优化工艺条件.讨论了溶胶-凝胶反应机理.对超临界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超临界CO<,2>干燥过程中部分可控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其影响.对TiO<,2>产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低温液氮吸附法(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块状气凝胶和纳米粉体产品的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干燥得到的TiO<,2>气凝胶是一种多小孔、孔径分布较窄、大比表面积、具有纳米网络结构的非晶固体材料;用超临界乙醇干燥得到了纳米级、大比表面积的锐钛矿型TiO<,2>粉体产品.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制备适合应用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BST薄膜材料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配制稳定溶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前期实验,最终确定了以乙酸钡、乙酸锶、钛酸丁酯为反应物,乙酸和乙二醇甲醚为溶剂,乙酰丙酮为螯合剂,控制反应温度在50~70℃,加水量不超过5﹪,所制备的溶胶稳定性较好。采用旋涂法涂膜,选择合适的涂膜条件制备了均匀性良好的湿膜,对湿膜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采用XRD
本文提出采用最优化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观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规律.本文对从焦化废水中分离、筛选出的8株优势菌株对两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性能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中优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Ms1,Ms2和Ms3.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发现:投加适量的共代谢基质能提高焦化废水COD的去除率,而且共代谢基质的营养越丰富,这种提高作用越明显;采用向活性污泥中投加优选的单菌株的强化技术也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
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玻璃表面构筑均匀、透明、高活性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着重研究了钛前驱体的结构及变化规律、反应物配比及热处理工艺对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薄膜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形态的钛前驱体,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反应物含量(加水量、加酸量、二乙醇胺(DEA)、钛酸四丁酯(TNBT))对前驱体形态的影响;运用IR、TG-DT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前驱体,聚乙二醇口Eq为造孔剂,在不锈钢丝网载体上制备了金属基负载TiO2多孔性薄膜光催化剂。运用动态粘度法考察了制备TiO2多孔性薄膜所用的TiO2-PEG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借助TG-DSC、IR、SEM、BET、XRD、Raman光谱等测试方法表征了TiO2多孔性薄膜。TiO2多孔性薄膜的应用性能通过光催化降解气相甲醛和光催化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