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通过研究试阐述糖尿病妇女更年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之于生殖内分泌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年期女性64例,她们的年龄介于45-55岁之间。将64例更年期糖尿病女性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共同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依据患者血糖浓度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皮下注射。试验组研究对象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两周进行一次,主穴:肾俞(双)、三阴交(双)、关元,辅穴:随证配取。连续治疗10周作为1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观察周期开始及结束当天,各检测一次以下观察指标:(1)实验室观察指标方面,生殖激素指标: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安全性监测指标: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均于治疗前后抽取研究对象肘静脉血以作标本。(2)在《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导下制定的症状量表用作症状体征评分使用。(3)治疗前后研究对象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调查采用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进行评分统计。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文化层次、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情况较均衡,两者具有可比性。2.疗效方面的影响对照组总有效率不及试验组总有效率,但这种差别相当细微,使用统计学来检测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可能存在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由于疗效评定还受到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此结论尚不能确定,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3.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在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的差异经统计学检测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除疾病维度、心理维度、满意度方面评分分值下降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方面分值下降均呈现显著意义(P<0.05),尤以生理维度的分值下降最为显著(P<0.01);对照组疾病维度、心理维度、满意度方面评分分值下降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普适度等方面及总分分值均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试验组在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普适度及总分分值方面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疾病维度、心理维度、满意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对雌二醇的影响组内比较方面,分别对两组雌二醇水平的治疗前后变化,在组内行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具备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此推断穴位埋线能有效调节雌二醇水平;组间比较方面,对两组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前行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存在可比性,对两组雌二醇治疗后水平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以此推断穴位埋线对调节雌二醇水平有积极意义。5.对FSH、LH、T的影响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FSH、LH、T组间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FSH、LHf比较经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T比较经t检验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FSH、LH、T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LH、T差值具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FSH差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此推断穴位埋线对调节FSH、LH、T水平有积极意义。6.对糖代谢的影响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FPG、FINS、HbAlc组间比较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FPG、FINS比较经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HbAlc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FPG、FINS、HbAlc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FPG、FINS、HbAlc水平差值比较,经t检验,FPG差值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INS差值具有较显著性意义(P<0.05), HbAlc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7.试验组治疗前E2与FPG相关系数为-0.449(P<0.05),为负相关关系;E2与FINS相关系数为-0.069(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有线性相关关系;E2与HbAlc相关系数为-0.159(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有线性相关关系。8.试验组治疗前后E2变化与FPG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478(P<0.05),为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E2变化与FINS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706(P<0.05),为负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E2变化与HbAlc变化相关系数为-0.204(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有线性相关关系。9.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比较,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肾指标的测得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肝肾功能的近期影响均不大。结论:1.基础降糖联合穴位埋线对女性更年期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糖尿病的近期疗效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2.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在其中起到积极调节作用,以提高更年期糖尿病女性人群的低雌激素水平,降低更年期糖尿病女性的FSH、LH水平。3.穴位埋线可有效作用于更年期糖尿病女性人群的糖代谢,对其水平存在调节作用,对该人群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起到降低和控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控制减轻胰岛素抵抗,而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尚不能确定。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穴位埋线对糖代谢的影响过程中,雌激素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前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存在相关性,穴位埋线是通过对女性激素水平的调节来影响更年期糖尿病妇女糖代谢的。这对更年期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4.试验过程中通过对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的预防控制,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检测,保证了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糖尿病的安全性,也为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更年期糖尿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开展提供了研究线索。